網絡電影春節檔“撈金” 發揮后發優勢需創新商業模式
784部
2020年國內共上新1089部電影,其中,院線發行新片305部,網絡發行新片784部,占新片整體數量的72%。在這些上新的網絡電影中,共79部影片分賬破千萬。
◎本報記者 張蓋倫
78.2億元,1.6億人次。今年春節檔7天總票房和觀影人次,創下了我國電影春節檔新紀錄。
整個春節,各路院線電影的熱搜輪番上馬,盡管票房成績各異,但確實都刷了回“存在感”。相比院線電影的“神仙打架”,網絡電影這邊顯得有些“靜悄悄”。
事實上,今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網絡電影工作委員會牽頭,聯合愛奇藝、騰訊、優酷三家平正式提出了“網絡電影春節檔”概念,并推出了兩部在大年初一由網絡首發的影片——《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和《發財日記》。前者由王寶強主演、唐季禮導演,后者則由喜劇演員宋小寶自導自演。
截至2月20日晚,三大視頻平臺還未正式公布兩部電影的相關數據。從前臺播放量來看,兩部影片專輯的播放量在騰訊視頻平臺上均達到8000萬次以上,在愛奇藝和優酷上的播放熱度也不低。按照會員6元一部、非會員12元一部的影片定價來算,兩部網絡電影在三大平臺上斬獲過億票房應該不成問題。
這同樣也創下了網絡電影的新紀錄。
高質量、高成本成網絡電影發展趨勢
誕生于2014年的網絡電影,經歷了“野蠻生長”“摸索前進”“減量提質”幾個發展階段。
根據中國電影家協會網絡電影工作委員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電影行業年度報告》,2020年國內共上新1089部電影,其中,院線發行新片305部,網絡發行新片784部,占新片整體數量的72%。在這些上新的網絡電影中,共79部影片分賬破千萬,同比增加41部;千萬級影片票房規模13.9億元,同比增長125%。
報告指出,網絡電影已告別“低成本”時代,整體投入層級更為豐富,投資成本在600萬以上的影片占比達34%。在發行、創作結構升級的同時,營銷也在升級。2020年,全網半數以上的新片均進行自主營銷,部均營銷成本過百萬;單部影片營銷成本占總成本比例最高可達61%。
中國電影家協會網絡電影工作委員會會長吳曼芳表示,相對于每年700部的上線數量而言,當前網絡電影行業的優質供給仍然不足,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優質內容的觀看需求。此次提出 “網絡電影春節檔”,短期來看,有助于增加春節期間的優質網絡影視作品供給,更好地滿足觀眾日益多元的影視文化需求;從長期來看,高品質的網絡電影能夠與院線電影形成合力,共同做大、做強我國電影市場,引領線上新型消費,成為文化產業內循環的重要助力,推動電影產業發展與文化強國建設。
“在未來的發展中,網絡電影從業者還是要將提升電影品質作為第一要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人性,關注生活,用多元的題材與類型講好中國故事。”吳曼芳說。
精品網絡電影可提升行業水準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直言,網絡電影還沒有成為中國視聽觀眾用戶的主流選擇,它只是在內容上成為主流內容的補充。這次,他們對兩部春節檔電影寄予厚望。“它們可以將網絡電影的水準、平臺對網絡電影的推動能力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李捷強調,“這應該是在中國網絡電影歷史上必定留下名字的兩部電影。”
其實,《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和《發財日記》的陣容,都堪比院線電影。
王寶強心中一直有個功夫電影夢,他用《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圓夢。該電影導演唐季禮坦言,對他來說,這不是一部網絡電影,就是一部電影,只是團隊選擇了以網絡平臺為發布渠道。
在唐季禮的認知中,頭部網絡影片的成本也就是一到兩千萬。如何在相對較低成本的限制下出精品?團隊的經驗是把前期準備工作做足,把規劃做好,最大化利用演員在組里的時間,用完善的工業流程,精簡拍攝時間,不浪費,提效率。縮減預算,但是不縮減質量。
如果網絡電影能成為一支重要力量,那些進不了院線的年輕電影人的片子,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關注度。唐季禮認可網絡電影,也愿意成為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