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履職盡責(履職故事)
從2004年招收第一名自閉癥兒童開始,到如今每年都有100余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和教育,17年來,內蒙古赤峰市星之路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校長王欣會用汗水與辛勞,引領一群人為數百個家庭帶去了歡樂與希望。
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成了王欣會在履職工作中關注的重點。3年來,她走訪10多個省區市,以各種方式對全國300多家自閉癥機構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做法和面臨的困難,同時與全國各地的自閉癥兒童家長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建議。
“在調研中我發現,由于自閉癥兒童康復周期較長,而且至少需要父母親一方的陪讀,讓很多家庭承受較大經濟壓力。2018年我國的自閉癥兒童康復補貼訓練標準是每人每年1.2萬元,對于不少家庭來說仍然不足。”王欣會告訴記者。
為此,在當年的全國兩會上,王欣會提出代表建議:將自閉癥兒童康復補貼訓練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1.5萬元至1.8萬元。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認真研究,她的建議被吸收,自2019年起,內蒙古等地的補貼標準提升至1.5萬元,部分沿海地區提升至1.8萬元。
“康復補貼訓練標準的提高為更多自閉癥兒童家庭減輕了負擔,提升了保障水平,讓孩子們的康復訓練更有底氣。”王欣會說,“自己的建議被采納,也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的意義,促使我更有動力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在履職調研過程中,王欣會發現,目前我國自閉癥兒童教學尚未列入特殊教育學校當中,自閉癥兒童的康復訓練還是以民辦機構為主,國家力量投入尚顯不足。為此,王欣會建議,可以考慮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增設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的相關學科與班級,以便為更多符合救助條件的自閉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
今年全國兩會,王欣會計劃就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問題提出建議。去年,她走訪了赤峰、通遼、錫林郭勒等地中小學校,并與外地院校、部門聯系,獲取了相關數據信息,發現目前中小學青少年心理健康課程設置的比例仍然不足,課程質量也無法保障。
王欣會建議,學校可以將心理健康課程納入到主課程中,保證課時量。同時,學校一方面要加大培養具有職業資格能力的心理健康老師上崗,另一方面可以購買第三方社會服務,以彌補公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
特殊群體面臨的困難,是王欣會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國缺少針對殘疾人特別是殘疾青少年的系統性職業培訓,培訓形式及方式不夠多樣,缺少送教上門服務等。”王欣會說。
針對這些問題,去年她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對眾多殘疾人互助組織和家庭進行了調研,了解他們的困難與需求。王欣會建議,增加系統性、實用性的殘疾人職業培訓,同時利用網絡線上培訓,對出行不便的殘疾人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