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曲藝學科建設的奠基之作
報紙雜志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01日星期一
——寫在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本科系列教材正式出版之際
作者:《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01日 15版)
2020年底,中國曲藝家協會和遼寧科技大學組織編寫的首批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本科系列教材,歷經8年時間,凝結著數百位曲藝工作者的心血,終于全部出版。
系列教材的問世具有里程碑意義,意味著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口傳心授的中華曲藝終于有了系統規范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教材,填補了高等院校藝術學教育的空白,標志著中華曲藝學學科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
系列教材由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中國曲協主席、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擔任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由高教出版社編輯出版。12本教材包含《中國曲藝藝術概論》《中國曲藝發展簡史》《中華曲藝圖書資料名錄》《中華曲藝書目內容概覽》《評書表演藝術》《中華曲藝藝諺藝訣和專業術語》《相聲表演藝術》《快板表演藝術》《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國外學者論中華曲藝》《中國少數民族曲藝藝術》《蘇州評彈表演藝術》,涉及曲藝史論體系、曲種表演體系、曲藝話語體系以及曲藝資料查詢體系。
作為高等院校曲藝學專業的基礎教材,該系列教材內容豐富翔實,有力建構起曲藝學的基本框架,也吸取了其他姊妹藝術及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具有較濃郁的歷史厚重感和時代氣息,實現了歷史性與時代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一,對于從根本上回答曲藝可持續發展中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高質量高水平創作生產、構建大曲藝發展格局等戰略性課題具有十分深遠的重要意義。
當然,曲藝本身的悠久歷史、豐富曲種、繁雜體系決定了曲藝學作為研究曲藝藝術實踐的科學必然也是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同時也說明曲藝學研究方法的多樣和研究對象的眾多。目前的這套教材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中國曲協將繼續加大教材研究開發力度,從曲藝創作、曲藝表演、曲藝美學、曲藝批評、曲藝管理、單一曲種研究、曲藝名家研究等各個方面拓展曲藝高等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不斷為曲藝學“大廈”的構建添磚加瓦。
二
時間回溯至2013年5月21日,時任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與遼寧科技大學校長孫秋柏進行了一次會面。曲藝未能搭上現代高等教育快車是目前制約曲藝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作為行業建設主導部門的中國曲協亟待在這方面破題。而開展曲藝表演專業教學實踐10年的遼寧科技大學,也亟待一套適合高等教育的統編教材,從而解決不能以曲藝專業招生的問題。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共同編寫一套符合高等教育教學規范的曲藝類專業教材。
為確保教材規范、準確、權威及編寫工作順利推進,雙方商定組建教材指導委員會和編輯工作委員會,各自出資100萬元作為教材編寫專項基金,初步確定編寫《中國曲藝藝術概論》等5本教材。
為進一步落實雙方會談成果,2013年8月2日至3日,中國曲協在北京組織召開曲藝本科專業教材工作會議。這次會議,邀請了時任中國曲協顧問、南開大學教授薛寶琨等專家,用整整兩天時間專題研究了曲藝類本科專業教材的編寫體例。首批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本科系列教材編寫工程正式啟動。
2014年7月7日,中國曲協與遼寧科技大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12月18日至19日,雙方在遼寧鞍山召開高等教育曲藝類專業教材編寫工程聯席會議。會議提出增加編寫《中華曲藝書目內容概覽》和《中國少數民族曲藝藝術》兩本教材,商定舉辦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峰會和成立全國大學生曲藝社團聯盟等事宜,從而凝聚起推動高等教育曲藝學科建設的廣泛力量。
此后,中國曲協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調研開設曲藝專業方向大中專院校和研究機構總體情況、積極聯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與高等教育出版社藝術分社洽談出版意向。2015年7月2日至3日,由中國曲協和遼寧科技大學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峰會在遼寧鞍山召開。仲呈祥、傅謹、趙為民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等教育曲藝本科教材編寫負責人、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同志、開設曲藝專業方向大中專院校和研究機構負責人濟濟一堂,共同商談研討曲藝學科建設、高等教育教學、教材編寫出版等事宜。會議形成了豐碩成果,一致動議成立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聯盟、中國曲藝藝術研究基金和中國曲協曲藝教育和學科建設委員會。此后,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峰會每年召開,持續不斷地調動全國曲藝教育力量,對教材使用、教學應用以及學科建設積累經驗、探索實踐。
三
12本教材的編寫工作自2013年啟動后,歷經艱辛,終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