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為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在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安陽市腫瘤醫院ICU護士長黃玉梅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采訪時說。
122年前,也就是公元1899年,中國文字學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甲骨文首度被發現。甲骨文的發現,不僅震撼了全中國,震波也向海外擴散,在多地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殷商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甲骨窖穴等構成。
黃玉梅介紹,目前《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已取得國家文物局批復,項目總規劃面積29.47平方公里,預計總投資約197億元。
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實施的《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安陽市將以打造世界一流的考古遺址公園和世界級的遺址博物館為目標,突出遺產活化、鄉村振興、城市更新,促進區域文化、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將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遺產地典范、開放的歷史文化教育社區樣本和開放的城市生態景觀,使殷墟成為國家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四五’時期是殷墟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突破期和成效期。”黃玉梅說,為確保遺址公園重要節點任務順利完成,安陽市正在重點推進實施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重大專項;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重大專項;豫北紗廠改造重大專項和文旅新城建設重大專項4大專項。
除殷墟遺址博物館外,重點實施宮殿宗廟區及王陵區提升、武官村民俗旅游村和豫北紗廠活化利用改造等工程,科學劃分宮殿宗廟展示區、洹北商城展示區、王陵與民俗文化展示區、考古學展示區、創意文化展示體驗區、洹河文化景觀帶和協同展示區七大功能分區,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為加快殷墟國家遺址公園規劃建設,黃玉梅建議,將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等規劃。鑒于項目建設內容多、投資數額大,請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在項目建設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持。同時,從國家層面加強組織協調,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設立殷墟考古研究專項基金,將殷墟考古計劃列入“考古中國”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