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全國人大代表張婧婧:讓陶瓷文化“活”起來
中新網南昌3月3日電題:全國人大代表張婧婧:讓陶瓷文化“活”起來
記者李韻涵
“陶瓷藝術要走進生活,從‘小眾’走向‘大眾’再走出國門,這樣才能向世界傳播陶瓷文化。”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圖為張婧婧參加土耳其國際陶藝工作營。(受訪者供圖)
“陶瓷文化不是‘死的’,不是陳列在博物館的‘花瓶’,也不是紙上談兵的文字記載,而應該是活態的。”作為深耕陶瓷藝術創作多年的藝術家,張婧婧創作了一批優秀的現代青花陶瓷藝術和現代陶藝作品。她認為,陶瓷文化應該活在當下人們的生活里。
那么如何讓陶瓷文化“活”起來?又如何讓陶瓷的文化價值轉化為“實用價值”?張婧婧認為,發展陶瓷文化產業,提高陶瓷文創產品附加值是途經之一。
張婧婧表示,適應大眾化的文化需求,需要陶瓷文化繼續不斷創造性發展、創新性傳承。將中華文化融入到陶瓷產品的研發與設計中,讓文化在產品中復活,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生活方式,而且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中國文化的堆砌,要做出更多“創意+創新”的產品,真正讓年輕人去使用它,這便是創新性傳承。
事實上,中國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近年來已充分認識到發展陶瓷文化以及產業的重要性。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拉開了建設的序幕。雕塑瓷廠樂天陶社、三寶國際陶藝村、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等一系列文創產業基地也在“千年瓷都”景德鎮迅速發展起來。
張婧婧目前任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多次赴韓國、泰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作為從事藝術、教育和國際交流工作的代表,她對“陶瓷文化如何走出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圖為張婧婧參加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陶藝工作營。(受訪者供圖)
“陶瓷文化可以起到與世界對話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因為陶瓷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很好的一種載體。”張婧婧表示,希望下一步能夠從更高層面積極推動陶瓷文化納入國家大型展覽和重大活動范圍,組織不同層級的國內外陶瓷文化交流活動。
張婧婧所在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是中國唯一以陶瓷命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具有國際陶瓷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與全世界四十多個高校及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她認為,陶瓷教育國際化也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之一。
“通過高校間的國際合作促進陶瓷文化走出國門,以交換項目、師生交流、科技合作等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國際合作。”張婧婧直言,要推進國際陶瓷教育平臺的資源共享,以開展國際陶瓷藝術、材料科學交流展、陶瓷論壇等形式向海外推廣陶瓷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