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1年重點工作,其中包括“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范圍,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完成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三年行動目標,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制造品質”。
中國是個技工大國,技能人才已經超過2億人,占就業總量的26%。但是,高技能人才僅5000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28%,這與德國、日本等制造強國高技能人才占到50%尚有較多差距。加快技能人才開發是我國提升現代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打通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人力資源升級“堵點”的關鍵一招,激活蟄伏的國內巨大人力資源市場潛力的重要舉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人力資源支撐的有效路徑。“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入高技能人才引領的“技工時代”,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和開發多層次技能人才更顯重要和緊迫。
新技術革命使新業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和傳統產業“有中出新、日新月異”交織演進,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合力推動勞動領域發生趨勢性的新變化。勞動力需求上,由數量轉向質量,勞務輸出正由體力型快速向技能型轉變。勞動力供給上,新成長勞動力由無限供給走向有限供給。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比上年減少517萬人,下降1.8%。去年三月用工高峰以來,不少地方采取“硬核復工”,凸顯農民工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蓄水池”。今年外出農民工多數就地過年,復工早、上崗快,從總體看,就業招工兩難的結構性矛盾正在向招工難為主發展。三是勞動就業形態上,一大批新生代勞動者投身到快遞、送外賣、網約車服務、尋呼服務、家庭服務和網絡營銷服務等現代服務新業態。2019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38個新職業,例如人工智能訓練師將改變生產線上的枯燥勞動,裝配式建筑施工員將吸引新生代勞動者投身建筑業,網約配送員給快遞小哥新的稱謂,健康照護師激勵著從事家庭服務人員技能提升,列入國家職業目錄的新職業正在增加新生代勞動者工作興趣。
工業化時代分工越細越能提升效率,網絡化時代越融合越產生新效益。加快技能人才發展需要創新發展理念,注重對技能人才的人力資本投入,以開發新職業、掌握新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增量,帶動高技能人才占比的提升,使高技能人才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堅持“多勞多得”、鼓勵“技高多得”,以體現技能作為生產要素的投入回報,提高技工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充分釋放新職業的勞動魅力,進一步實現“體面勞動”。以工匠文化為底氣,以構建工匠制度為基石,以讓大批工匠出彩、提升中國制造品質為目標,著力弘揚工匠精神,讓農民工等產業工人,感到學技術好就業,學好技術多增加收入,掌握技術絕活可出彩人生,使掌握高技能的優秀“藍領”人才、農民工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需要有突破性的舉措:一是推動就業優先政策與技能提升政策協同發展,鼓勵技師、高級技師向國家級技能大師、省級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的高技能人才提升發展。二是創新技能人才培育機制,發揮大企業開發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和“頭部”企業在產業技能提升的引領作用,鼓勵超大型企業建設“技工航母”,加快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三是建立以賽促學新機制,通過世界技能大賽和國家、省、市、縣技能競賽,發現實踐中掌握高技能的杰出、優秀人才,給予相應的職業技術職稱。四是加快“雙證制度”在技工學校、技師學院、職業院校落地,使一大批“科班出身”的新工匠逐步成為中國工匠大軍的中堅力量。五是拓展國家級和省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技術院校和有影響的企業聯合設立非遺傳承學院,使中華民族優秀技能代際相傳,打造技能“人才雁陣”、形成多層次技能人才隊伍。六是鼓勵先進制造業大企業設立科研學徒制,重點對精密制造、機器人、人工智能、區塊鏈工程等崗位,采用“先招崗,再培訓”的方式創新高技能人才開發。七是加快貫通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評價,使有水平的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程師、工程師一樣受到尊重,在全社會樹立起高技能人才標桿。八是建立權威性、綜合性、全國性的技能人才宣傳和開發平臺,在國家層面舉辦高技能人才高峰論壇。
構建新發展格局使技能人才作用凸顯,釋放數字化“抗疫紅利”給大規模培訓技能人才提供廣闊空間,經濟高質量發展使高技能人才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作者為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