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校外培訓風險提示,為避免“退費難”和培訓機構“卷錢跑路”造成經濟損失,請家長選擇有資質正規培訓機構,不一次性繳納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
管理機構專門發布風險提示,說明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如今已是“老大難”,不少家長對此都深有體會。
為什么校外培訓機構問題多多?這跟市場規模驟增、行業野蠻生長有很大關系。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迅速,尤其是疫情以來,校外培訓市場蛋糕越做越大。為了能夠招攬更多生源,獲取更大利益,不少校外培訓機構不惜夸大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師資力量,虛假宣傳、超前超綱培訓、交費容易退費難等現象屢屢發生。這不僅讓家長的錢包受損、孩子的教育受傷,也影響校外培訓行業的健康發展。
“退費難”是不少預付費行業的頑疾。預付資金難以有效監管,就很難不被挪用和卷走。在資金監管上,管理部門也不妨大膽探索創新手段。日前,北京海淀區教委聯合海淀區金融辦,為校外培訓機構和銀行牽線。培訓機構可以將預付學費自動存進監管銀行免費開設的學費資金監管賬戶。學生按次上課,學費按相應課時劃轉培訓機構。機構不能自行提前動用未上課的學費,這就從源頭化解了退費風險。這樣的辦法不妨推而廣之。
(原載于《廣州日報》 作者:譚敏 摘編:項鋒、賈月洋、趙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