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眼看到《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心底就涌上一股暖流……從關注學業成績到關注學生睡眠,這無疑是教育的進步,是追求高質量教育的舉措。這樣得民心的舉措,我舉雙手贊成!
記得在我公眾號的后面有一個學生留言:“……有一次上公開課,全班提前了一段時間到教室,我忍不住又睡著了,劉老師不僅沒有立刻叫醒我,反而示意周圍同學不要叫醒我,直到快正式上課……”是啊,現在有多少學生需要多睡一會兒啊。美啊,能體貼地讓學生多睡一會兒的老師是多么的美啊!現在,教育部為了保證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睡眠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出臺了《通知》,十分及時,非常必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十四五”時期教育主題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教育部就學生睡眠問題印發專門文件,這就吹響了向高質量教育進軍的“沖鋒號”。關心中小學生睡眠的意義不能僅局限于“高質量教育”,更是顧及民族生理與心理的強盛!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保證充足睡眠,讓中小學生擁有做“好夢”的時間,善莫大焉。
北京大學心理系高云鵬教授給我們講過“夢剝奪試驗”——不讓被試者做夢,他就會情緒低落、心不在焉、食欲減退、記憶力減弱、不愿意交往,嚴重的會出現幻覺。四天之后,這試驗就不敢繼續做下去了,因為被試者會崩潰的。夢,被剝奪竟然這么可怕,那睡眠被剝奪呢?很多發達國家都強調要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而我們有些現有規定和教育生態逼迫孩子們過早地早起,似乎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其實是“早起的蟲子被鳥吃”。2017年,有三位獲得諾貝爾醫學及生物學獎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他們找到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最終得出三個結論:第一,熬夜會打破人體里面精妙的生物鐘,疾病會匍匐而來;第二,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熬夜是一種減壽的行為;第三,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以后會促使腫瘤發生。由此看來,該睡的時候不睡,該起的時候不起,疾病就來了,生命質量就低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那分數,那知識,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