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17日訊6月16日起,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聯合推出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話劇《香山之夜》再登首都劇場舞臺,這是該劇在結束為期一個多月的基層巡演之后開啟的新一輪演出。
話劇《香山之夜》劇照(攝影:李春光)
深入基層,滿載收獲,再掀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該劇從今年3月25日起正式開啟首輪演出,以豐富的內容、創新的形式和高度的思想性在短時間內形成了良好口碑,13場演出全部爆滿,觀眾和專家給予高度評價,成為各個單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首選劇目。
為滿足基層黨員群眾的觀演需求,從5月7日起,《香山之夜》開啟了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巡演,先后在北京廣播電視臺、大興、昌平、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順義、懷柔、北京大學、延慶、石景山、通州等城區和單位演出18場。
此次下基層是北京人藝近年來規模最大、最密集的基層巡演。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演職人員轉場十余個舞臺,與數萬名基層黨員觀眾近距離互動,他們中有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職工、青年學生、勞動模范,大家第一次在自己身邊的舞臺上觀看人藝話劇,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黨史學習教育,對《香山之夜》給予了熱烈回應。
天通苑的一位觀眾說:“整部劇僅用毛澤東和蔣介石兩個角色就把新中國成立那么輝煌的歷史呈現出來,令人耳目一新。”北大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的老師留言說,劇中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毛主席畫外音的舞臺設計呈現令她印象深刻,“演員的表演功底非常扎實,塑造出了豐滿而立體的人物形象”;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姚偉對最后蔣介石落寞退出舞臺的背影和毛主席以偉岸身姿屹立舞臺中央印象深刻,“這一幕表達出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的勝利,預示著歷史翻開嶄新一頁”。看《香山之夜》,重溫輝煌黨史,成為近期北京市各區、各單位學黨史的熱門選項。在“回天社區”等基層單位,社區居民們還表達了對北京人藝送戲進基層的激動之情,“感謝北京人藝團隊的付出,我們期待能有機會看到更多北京人藝的優秀作品走到基層,與百姓互動。”
話劇《香山之夜》劇照(攝影:李春光)
持續打磨,不斷提升,打造有思想有情感的舞臺精品
已經完成30余場演出,《香山之夜》不僅將藝術真正送到了基層,送到了普通觀眾身邊,更讓主創們從中收獲了持續的創作動力,劇作在舞臺表演和與觀眾的交流中不斷打磨,更加醇熟。“魚兒離不開水,戲劇也離不開觀眾,所以我們要真正走到觀眾中去,把鮮活的黨史播撒到觀眾心中,讓它生根發芽。”導演任鳴表示。
主創們從細節入手下功夫,精益求精。一個轉身、一個動作,都不只是舞臺動作,更是來源于演員對于人物的深入理解。飾演毛澤東的演員王斑對此深有體會,“這次走入基層,對我幫助特別大,因為我們是真正的和人民在一起,在與他們的互動中,我體會到人民的力量。因為毛主席就是從人民中來,他了解人民,與人民同甘共苦,所以他喊出人民萬歲,我體會到他??心存天下、心懷百姓,?理解了他對革命的堅定信仰,??在舞臺上展現他的時候就更能做到形神兼備。”而另一位歷史人物蔣介石的扮演者方旭,從不斷演出中找到與人物的契合點,讓內心和角色更加貼近,“塑造角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尤其是歷史人物,要演出人物的思想邏輯,而不只是腔調。伴隨著演員個人對歷史的理解,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就會像練功一樣,由量變達到質變。”在巡演中,另一位蔣介石扮演者鄒健稱,這是一次光榮的任務,“我自己是一名黨員,能夠通過這種形式來演繹黨的歷史,感到非常光榮。同時,通過巡演的多場演出,感覺自己的信念感明顯增強了,感到自己的表演也越來越令觀眾信服。”
話劇《香山之夜》劇照(攝影:李春光)
再度演出,為黨慶生,更具使命擔當
在黨的百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香山之夜》于6月16日在首都劇場開啟第二輪演出。為滿足黨史學習教育需要,本輪演出安排14場黨史學習教育專場,目前,已有超過百家單位預約訂票,將在“七一”前后營造濃厚熱烈的學黨史氛圍。同時,該劇已被列為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推選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50部作品之一,將于6月22日、23日在首都劇場進行專場演出。據悉,二輪16場演出票已全部售罄。觀眾們的觀演熱情印證了北京人藝創作這部戲的初衷——在舞臺上創作出集教育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的藝術精品,用優秀的作品去引導人、鼓舞人,承擔起舞臺藝術工作者在新時代的新使命、新擔當。
本輪演出將持續至7月4日,橫跨整個“七一”檔期。在建黨百年之際,上演這部作品,不僅是北京人藝回望黨史、重溫初心的一次舞臺實踐,更代表了文藝工作者在新時期深耕細作、敢于擔當的創作態度。
話劇《香山之夜》劇照(攝影:李春光)
話劇《香山之夜》劇照(攝影:李春光)
話劇《香山之夜》劇照(攝影:李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