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報即將開始。針對近期有社會上有機構或個人通過互聯網、電話、面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長開展志愿填報指導活動并收取高額服務費的情況,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今天表示,關注到這個現象,對家長、考生的心情深刻理解。他建議,不要簡單地把志愿填報承包或者委托給別人,而是要深度、細致地參與和研究,希望廣大家長帶著考生一起完成人生的一次重要決策。
李奕在今天舉行的北京市高考志愿填報政策解讀會上表示,高考的志愿填報不是單純的升學指標,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是選擇下一個階段4年、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的學習方向,更在于是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未來自己大學畢業之后帶著怎樣的專業背景步入社會,這是每一個考生、家長在高考志愿選擇當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因此這次志愿填報確實受到高度關注,“很理解家長和同學們,成績發布之后,不管是高分段的、低分段的、還是中等分的,都要在這個選擇上慎重思考和認真選擇。”
他強調,針對這樣的一次志愿填報,要遵循一個原則:誰才是這次報考的最核心參與者?
他稱,要從考生、家長、老師三個角度去看待高考志愿填報。第一,考生要選擇的志愿,是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要認真地思考一下,對國家、對家庭的期待和理解,同時把自己的理想、愛好和目標結合在一起,去選擇專業、選擇學校。第二,父母和親屬,是對孩子最了解的是親人,希望孩子成長的方向是什么,孩子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點。第三,學校校長和老師,跟考生朝夕相處3年到6年,在某種程度上更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能力特點,以及學業基礎。這三類人在高考志愿填報過程當中要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共同參與,當然最主要的權重在考生本人。
李奕還指出,志愿填報有方法、有技巧。考生、家長、老師要認真研究討論,在大發展方向、專業類型確定好之后,要把厚厚的一本報名資料讀薄。
“有些家長和考生會說,我真的不懂。但是,在分數出來之前、在正式填報之前的這段時間,不懂,也要帶領孩子一起認真研究。”李奕稱,志愿填報對孩子、對家庭,乃至對整體教育事業發展、人才培養路徑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必須認真思考。
李奕表示,從北京市教委角度講,要求所有參與高考教學、考試、輔導的單位,都要履職到位,在考試結束之后要認真做好學生高考志愿填報的輔導工作,要一直到最后階段,這才是完成高中階段教育教學的輔導任務。
李奕強調,不建議簡單地把志愿填報承包或者委托給別人,委托給專家去做,而是要深度、細致地參與和研究,希望廣大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完成人生的一次重要決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