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三年漲了1.4倍
值得一提的是,創成長ETF(159967)將于7月15日迎來上市三周年。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該ETF自2019年6月21日成立以來累計漲幅達143.35%;從規模上來看,創成長ETF(159967)當前最新規模為34.31億元,較大的規模也為其帶來了更好的流動性,該ETF過去一年區間成交額達456.86億元,日均成交額1.89億元。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眾所周知,創業板享有中國版“納斯達克”的美譽,相比創業板指,創成長指數成長風格更明確,聚焦高成長、高彈性個股。該指數結合自由流通市值從1000余只創業板個股中,篩選出符合高成長、高彈性特征的50只優質股票,能夠完全反映創業板中具備良好成長能力、且動量效應明顯的上市公司整體運行情況。在過去幾年成長風格占優的市場環境下,創成長指數相較創業板指具備更大彈性,其指數行業聚焦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等新興行業,與我國新經濟轉型方向高度一致,持有該指數周期越長,相對創業板指收益優勢更明顯。從前十大成分股來看,創成長指數囊括東方財富、寧德時代、圣邦股份、智飛生物等成長性顯著的行業龍頭。
此外,創成長指數成分股調整頻率更高,吐故納新節奏更快。相較于創業板指、創業板50指數每半年調整一次成分股,創成長指數成分股調整頻率為季度調整,能更及時的納入滿足條件的優質成長股。今年6月13日創成長指數完成新一季度成分股調整,該次調整后,創成長指數行業分布中電力設備、電子等板塊權重有所降低,醫藥生物、機械設備、農林牧漁等板塊的權重有所提高。
搶反彈,就選創成長
得益于自身較高的成長屬性,創成長指數不僅在近期領跑市場主流寬基指數,而且中長期業績表現依然強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自2019年以來創成長指數累計漲幅高達211.80%,大幅超越同期創業板指126.35%的漲幅表現,持續領跑市場主流寬基指數。
作為業內公認的“ETF大廠”,華夏基金還是境內首只ETF管理人。早在2004年,華夏基金就推出了境內首只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推動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進入ETF時代。多年以來,華夏基金深耕ETF領域,受其強大的投研能力驅動旗下ETF產品持續創新,優勢顯著。據Wind數據統計,作為業內在管ETF產品數量最多的華夏基金,旗下ETF產品達67只,其中不僅涵蓋寬基類ETF、還有行業類、主題類ETF,管理規模更是超3000億元,連續17年在同類基金公司排名第一。憑借著豐富的ETF管理經驗,華夏基金連續七年獲評由《中國證券報》頒發的“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屢獲權威機構認可。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的高成長性、估值和向上空間是創成長指數的 “底色”,而疊加有效因子的Smart Beta讓其風格特征明晰,力爭避免目標以外的風險暴露。此外,通過抓住企業的成長維度,同時使用動量控制股票的技術面,創成長指數能夠精準聚焦創業板中具備良好成長能力且動量效應明顯的優質企業,是對創業板股票的另一種篩選和刻畫,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創業板投資維度。
創業板值得長期配置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創成長ETF基金經理榮膺進一步表示,創業板值得長期配置。從背后的投資邏輯來看,我國在過去20年里一直是以房地產作為整個經濟產業鏈拉動的引擎,包括很多產業鏈是圍繞地產行業展開的。然而自2013年以來我國整個經濟開始轉向,成長股真正開始逐漸地成為了這個市場新的配置的基本盤,經濟的增長點增量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流入新興成長的企業和行業當中,尤其是創業板的企業,最終成為承載國家經濟轉型的一個核心的動力,因此創業板具有非常強的長期配置的效能。
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講,投資創成長ETF和聯接基金時,榮膺建議,一是不要追高,二是一定要有配置的思路,買上不要輕易下車。由于其波動較大,所以很多人把它作為短線交易的一個工具,但很多人做短線交易反而做在階段性的高點,下跌之后也沒有任何配置思維,就開始割,在高波動的指數上做這種反復的反向操作對資金的損害是很大的。榮膺再次強調,投資者一定要克制住避免追短期追高,而當指數跌下來時要買,并且買了之后要長期持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