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6-18日,2023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廣東省汕頭市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在會上發布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數字經濟具有高度發展驅動性,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與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具有高度正相關性,數字經濟對于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驅動能力強勁。
《報告》指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梯次發展格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分值集中在40-100之間,呈現為3個梯隊。其中,分值處 于前三位的地區為北京、廣東、上海。
但與此同時,數字經濟資本活力表現不均衡,2022年,數字經濟企業交易事件超過23萬件,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僅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5地的交易事件數量就占全國的70%左右,其他各地區交易事件數量僅占1%左右,資本活躍度呈現顯著地區不均衡的特征。
數字應用滲透生產生活全領域。我國數字化轉型、5G應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數字政府等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數字經濟不斷滲透到生產和生活中去。上海、廣東、北京和江蘇數字經濟應用水平處于全國前列。
從數字生產和數字生活來看,江蘇、山 東、浙江、福建等地的數字生產指數顯著高于數字生活,本地產業數字化基礎較為雄厚;貴州、內蒙古、吉林、云南、廣西等地的數字生活指數明顯高于數字生產,本地互聯網生活服務便捷、服務經濟活躍。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長王蘊輝在發布該報告時表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市場加快培育建設,數字產業集群加速打造。然而,由于數字經濟內涵外延的不斷豐富,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的量化評估仍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報告》以量化模型方式更加客觀全面反映新時代下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