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要求在未來幾個月內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 對此,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記者表示,監管層給出年內金融業開放舉措的詳細清單和詳實可靠的時間表,預示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快車道,且平穩有序,有助于建立國際市場對中國金融開放的信心,形成市場發展的穩定預期。
鄂志寰認為,在金融業開放方面,內地按照內外資同等對待原則,放寬對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持股比例、設立形式、業務范圍、牌照數量等方面的限制,能為外資進入內地市場提供公平的營商環境。對外資機構而言,放開外資金融機構在內地經營范圍后,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外資金融機構在內地的盈利水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昨日對記者表示,擴大金融業開放將會推動中資銀行資管業務與國際接軌,有利于銀行業打破剛兌局面的形成。在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總體運行平穩和行業監管進一步強化的背景下,當前我國金融業擴大開放應該不會增加金融違約概率。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昨日對記者表示,本次金融開放具體舉措基本涵蓋此前關于外資投資及持股金融機構規定,且涉及的領域大幅擴大。涉及銀行業方面,除外資投資中資銀行之外,還大幅放開了外資銀行經營的諸多限制。
徐承遠認為,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開并不會導致外資控股銀行大幅增加,從此前出臺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來看,監管對商業銀行股東的準入標準提高,且管理要求更加嚴格,外資入股商業銀行仍需受到監管層的嚴格審批,控股商業銀行難度不小。而外資銀行同時設立子行和分行(或擴大業務范圍)使得其業務范圍大幅擴大,可平等參與商業銀行業務競爭,但由于國內商業銀行具有較為穩固的客戶基礎,外資銀行在商業銀行業務競爭上并不具備明顯優勢,短期內,外資的準入放開對國內銀行業的影響有限。
鄂志寰表示,對內地金融機構而言,放開金融業市場準入雖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競爭,但同時也能帶來機遇。外資持股比例的放開會增加外資機構在中資機構股權上的參與度,加快其進入和布局中國市場。同時,外資能為中資金融機構帶來先進管理理念和成熟的技術產品,激發內地金融企業的業務創新能力。
在金融監管方面,鄂志寰表示,將對中外資進行一視同仁的審慎監管,有利于中外資金融機構在相同條件下平等競爭,有助于化解金融風險和維持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