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以來,交易體系建設正在加速推進。記者了解到,全國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日前已經國務院同意,預計有望近期發文。同時,地方也陸續就落實全國碳市場建設方案提出工作設想,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歷史數據的報送核算與核查、能力建設等工作已經開始。下一步,國家主管部門將加快出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一攬子配套政策。
業內專家認為,全國碳市場在建設階段,應更加注重探索此前各個試點碳市場出現差異的原因,為完善市場機制設計和相關政策制定提供經驗借鑒。同時,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與碳稅、電改等其他能源氣候政策的融合,也是下一步的關鍵。
截至2017年底,我國7個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量突破2億噸。
據了解,目前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多種碳交易市場,中國從2011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七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并于2014年全部啟動上線交易。截至2017年底,7個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量突破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47億元。
“綜合來看,各個試點碳市場的市場表現差異性較大,這與當地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情況、經濟發展水平、政府監管力度的差異有關。”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研究發現,自開市以來,全國各個試點碳市場的成交均價約為20元/噸,與測算的邊際減排成本相比仍然較低,試點市場的碳配額交易價格尚未充分有效反映火電行業的碳邊際減排成本。
2017年12月19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標志著我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了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基礎建設期、模擬運行期、深化完善期三階段穩步推進碳市場建設工作。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近期的一次會議上透露,目前正在扎實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各項工作。其中包括:加快碳市場管理制度建設,國家主管部門將加快推動出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研究制定企業排放報告管理辦法、市場交易管理辦法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實際上有的已經搞好了,等著批準。”
據記者了解,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已經幾易其稿。參與相關起草工作的清華大學中國碳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試點體系中除北京和深圳為市人大常委會作出的具有地方性法規性質的決定/規定外,其他地方均依據的是省(市)地方規章等,建議加快出臺針對全國體系的國務院條例,保證全國體系的有效實施。
同時,配額分配的工作也在有序推進。記者了解到,近期相關部門召開會議介紹全國碳市場建設進展情況,表示《全國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日前已經國務院同意,預計將于近期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