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獵云網(ilieyun)張慶4574字,約需10分鐘以上閱讀—
過去兩三年間,網貸平臺受到高度追捧,在沒有監管下,呈現高速的發展。隨著監管文件應聲落地,網貸平臺受到不小沖擊,在整改備案面前,更是進退兩難。
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3月31日,我國P2P網貸平臺數量累計達6067家,在運營平臺2025家,累計問題平臺高達4042家;而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上廣、山東和江浙平臺總數量占全國總平臺量64.89%左右;而在運營平臺方面,北上廣和浙江四地占比63.80%左右,這些省市將成為備案審核任務最艱巨的地區。值得提及的是,預估受備案政策的影響,2月、3月均無新成立的網貸平臺。
在這些運營正常的平臺中,誰將揮軍凱旋,誰又將毀于刀下,備受矚目;在這場備案戰中,網貸平臺會如何抉擇進與退,能否從此名揚天下?更是焦點。這一戰,已經不單純是生存與毀滅,還有發展與挑戰。
|
備案,命運所驅
從2016年4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出臺;到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和2017年12月《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的預執行備案;再到2018年3月《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稱“《29號公文》”)的業務限制。
監管政策在一點點完善,嚴厲程度一次次加大,備案門檻一步步增高,網貸平臺的抗壓能力受到極大考驗。網貸平臺一直是創新與問題同在,監管部門出手,也是早晚的事。
根據已披露的相關政策提到的備案基本要求,經統計整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以下基本要求僅做參考,并非最終備案細則。
備案需滿足的基本要求:
1、平臺成立時間,2016年8月24日后成立的平臺和沒有收到整改通知的平臺原則上不納入本批備案。
2、信息披露,如:機構基本信息、運營信息、項目信息、重大風險信息、消費者咨詢投訴渠道信息等。
3、項目不可超額,平臺借款人在平臺的借款余額上線不能超過20萬元,借款企業在平臺的借款余額不能超過100萬元。
4、凈值標,平臺禁止設立凈值標。
5、等保三級,平臺需拿到“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
6、資金存管,平臺需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存管銀行“白名單”目前還未公布,若平臺存管銀行不在“白名單”中,備案成功后,會給予時間變更。
7、第三方報告,如財務審計報告和律師事務所的合規性審查報告。
8、ICP經營許可證,即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平臺必須要有,若沒有的,可在備案登記后,再到相關部門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