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著名“鐵公雞”之一,連續19年未分紅的浪莎股份終于“拔了幾根毛”。4月23日晚間,浪莎股份披露2017年年報,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為3.43億元,同比增長27.63%;凈利潤為2295萬元,同比增長70.55%。基本每股收益0.236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0.6元(含稅)。
雖然每股分紅只有6分錢,但這次分紅消息也讓浪莎股份的小股東們沸騰了一下,畢竟,從“鐵公雞”身上拔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分紅這事先要感謝上交所。今年2月6日,浪莎股份收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函,要求浪莎股份董事會向投資者說明長期不能實施現金分紅的原因。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具備分紅能力而長期未分紅的公司,上交所將繼續加大監管力度,督促其向投資者發放必要的現金紅利。存在惡意不分紅的,還將提請證監會派出機構實施現場檢查。
實際上,近幾年,管理層通過政策層面不斷鼓勵上市公司進行分紅以回饋投資者。
2015年6月12日 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2015年8月31日 證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鼓勵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2017年4月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上市公司代表大會上再次明確表態,證監會高度關注現金分紅問題,對于長期不分紅的盈余企業會有相應的措施;2017年12月1日,證監會明確表態,將加強對“高送轉”上市公司的現場檢查,尤其對其中長期沒有現金分紅的“鐵公雞”嚴格監管,“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一律依法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在監管部門的積極引導下,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漸成常態,公司數量及分紅金額均逐年增長。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率穩定在30%以上,處于國際中等水平。2016年度,滬深兩市有2053家公司現金分紅,占比約67.27%,分紅金額8307.77億元;1128家上市公司連續5年現金分紅,占比43.2%;1415家上市公司連續3年現金分紅,占比46.7%。2017年度,滬深兩市有2451家公司實施現金分紅,占比為70.3%,分紅金額9792.79億元。
不過,就在監管部門大力倡導現金分紅的同時,也有部分公司自上市以來就從未分過紅。統計數據表明,在2009年之前上市的公司中,剔除ST股票后,仍有214家公司在2009年-2016年期間從未進行現金分紅。
筆者認為,對于這些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應對其嚴格監管,督促其進行現金分紅,這既是對上市公司的一種公開監督,也是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