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漢二陵博物館開館兩周年的“十大人氣館藏文物”評選中,一件“東漢樓閣式陶屋”排名第二,得票僅次于館藏國寶級文物——增城墨依山商代牙璋。這件陶屋,不但結構復雜規模頗大,關鍵在于細節十分豐富,展現了當時人們生活中某一天的情景,非常有趣味。
先來看看陶屋的基本信息:2010年越秀區東風東路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工地東漢墓出土,長26.5厘米、寬28.8厘米、高27.5厘米。這件陶屋規模雄偉,結構也較復雜,整體呈中軸對稱形式,分前室、左右護院、左右后室、中后閣樓組成。
關鍵的信息來了:陶屋前室門內外站立數人,有兩人似配有武器,應站于院門前守衛。右院及右后室內有六只牲畜。左院右側有梯子。二層閣樓外有憑欄。
在南漢二陵博物館“云山珠水”展的第一展廳中就能看到這件文物。在現場一看就知道,它對人物和牲畜的表現是比較粗線條的,但是通過形體塑造和肢體動作還是很清晰地勾勒出一個“決定性瞬間”。有些人的動作比較從容放松,有些人呢,就顯得比較忙碌,好像要忙著上樓或是喂牲畜。
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從牲畜的數量和房屋的規模來看,應該家境不錯。門前的守衛似乎更進一步體現了主人的地位。古人講究在身后世界中重現生前的生活,那這應該也是他真實生活的某種再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