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資料圖片)
2023年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經濟數據:
1)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3.7%(Wind一致預期4.6%,6月為4.4%),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5.7%(6月為6.8%);
2)1-7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3.4%(Wind一致預期3.9%,6月為3.8%),其中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5.7%(Wind一致預期6%,6月為6%),基建(含電力)投資累計同比9.4%(Wind一致預期10.8%,6月為10.2%),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8.5%(Wind一致預期-8.1%,6月為-7.9%);
3)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2.5%(Wind一致預期5.3%,6月為3.1%);
4)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3%(Wind一致預期5.3%,6月為5.2%)。
點評:
7月經濟數據整體低于預期,工增環比微增,固投、消費環比略有下滑
一方面可能與臺風天氣等暫時性擾動有關,天氣變化對生產活動、運輸物流、消費場景等構成一定約束,暫時性因素消退后負環比不宜線性外推。不過,數據更多仍在反映當前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現實,地產循環有待逆轉,民間投資繼續下行。
金融、通脹、經濟數據繼續反映有效需求不足的現狀
政策積極調整,今日央行超預期降息,寬貨幣之后其他穩增長政策有望繼續出臺,后續繼續關注化債、地產和資本市場政策,政策仍處于落地期,是最為關鍵的邊際變量。
對于后續基本面修復路徑,我們的幾點判斷:
經濟存在企穩的可能性,但仍有諸多條件需要觀察:一是,地產后續走勢的關鍵在于地產政策的落地情況,需要釋放一定量級的剛性和改善性需求。二是,經濟企穩后的彈性可能仍有制約,地產方面,一線城市面臨存量二手房潛在拋盤;部分二線城市放開后的實際效果相對有限,且可能受到一線城市的虹吸;三四線城市需要高能級城市的傳導和自身存貨的消化,目前來看仍有難度。居民部門方面,資產負債表仍待修復,收入和消費傾向的改善速度偏慢,消費循環傳導偏慢,中樞位置可能也有變化。三是,政策方面,超預期降息落地后,短期的關注點或轉向穩增長和寬信用相關政策,但政策小步慢跑還是邁大步,對于市場預期的影響會有所不同。
市場啟示
央行超預期降息,債市正式突破2.6%阻力位,進入2.5%時代,低點和中樞均下移。經濟轉型期、城投地產模式式微,激勵機制有待重建,利率長期趨勢未改;短期可能處在2.5-2.65%區間波動,風險主要是后續財政及地產政策、機構行為及城投債風險。股市仍缺少業績驅動、存量博弈特征明顯,近日擾動事件不斷,市場底還需“多磨”,關注北上資金動向。
工增弱于預期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7%,較6月回落0.7pct,弱于Wind一致預期的4.6%;兩年同比3.7%,較6月下降0.4pct;季調后環比+0.01%,較6月下降0.67pct。
市場此前對7月工增有一定期待,工業品價格止跌,制造業PMI回升,上游行業呈現季節性補庫跡象,但實際數據走勢與市場預期相反。結構上,從兩年同比看,上中下游都有不同程度回落,相對而言,上游生產表現好于中游好于下游。
弱于預期的原因是什么?一是臺風影響等暫時性因素,波及珠三角、長三角、華北平原和東北地區等,可能造成停產停運;二是出口回落超預期,電氣機械等項目同比增速回落幅度較大;三是地產繼續下行,拖累上游非金屬礦物、中游設備類等生產。
往前看,從季調后環比的維度,臺風等暫時性因素消退后,8月生產環比可能有所改善,但弱修復的趨勢路徑并未改變。一是,增量政策的落地和效能還需要觀察,目前黑色和有色價格已經暫時結束上漲轉入震蕩,水泥仍在下跌,施工金九銀十可能遜于往年,拖累上游和中游設備;二是美國去庫還在繼續,出口弱于季節性的前景并未改變;三是價格對利潤有制約,上游成本抬升而下游核心商品價格疲軟,制造業整體利潤受擠壓;四是需求不強的情況下,庫存周期可能在底部徘徊更長時間。
地產尚待企穩
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12.2%,較6月回落1.8個百分點,1-7月累計同比-8.5%,兩年平均同比進一步回落至-12.1%(前值-10.1%),地產仍待企穩。結構上,7月新開工面積同比回升4.4個百分點至-25.9%、兩年平均同比-36.6%;竣工面積同比+16.8pct至33.1%,兩年平均同比回升至-7.5%;存量施工面積同比增速下降0.2個點至-6.8%,兩年平均同比下滑至-5.3%。6月到位資金增速仍在-20.2%的低位,國內貸款、定金及預付款、個人按揭貸款均進一步下滑,自籌資金小幅回暖,經營性現金流和融資性現金流繼續承壓。7月商品房銷售額進一步回落至-19.3%,銷售面積回升2.7個百分點至-15.5%,對應均價增速走弱。地產慣性下行趨勢仍待逆轉,銷售和投資都在去年的低基數下繼續回落,銷售低迷拖累房企經營性現金流,個別房企事件拖累融資性現金流,對交房和行業信心也有影響,地產循環仍待改善。
政策是最為關鍵的邊際變量。今日降息OMO和MLF非對稱降息,穩地產意圖明顯,一線城市地產政策呼之欲出,關鍵在以下三個關注點:
一是,一線城市如何放松?近期北京市住建局、深圳市住建局相繼表示“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但沒有具體舉措出臺。從這一措辭可以看出,一線地產政策大概率不是一刀切式調整,主要針對的是“剛需”和“改善”,這也就意味著政策能惠及的范圍是有限的,調控也更為精準,底線是不能引發投機需求。
二是,放松后是否會對周邊城市產生虹吸效應?一線城市在制定政策時顯然更需要有“大局觀”。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仍在維持上漲,6月開始轉為下跌,而二三線城市自去年初開始就持續下跌,拿地等指標也呈現明顯的分化。一線城市松綁后,激活市場流量大概率會對其他城市產生虹吸,對于地產整體銷售投資拉動作用也要打一定折扣,而這反過來也會約束其放松的力度。
三是,放松政策能否迅速改變行業局面未可知。從鄭州等二線城市放松政策效果看,尚未立馬顯效。一線城市供求關系顯然要更有利,但本輪存量二手房潛在拋盤重,而需求力量可能出現了弱化,恢復過程會更曲折。
總之,我們對房地產的判斷沒有變化:
1、長周期看,房地產行業難比往昔,不再是刺激經濟的主抓手,租售并舉等行業新模式正在嘗試過程中,房住不炒仍是隱性約束。
2、短期行業處于下行周期,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從穩增長、防風險的角度都需要對行業政策做調整,但效果如何還需觀察。銷售方面,若能釋放部分剛需和改善購買力,地產銷售存在企穩的可能性,但反彈的力度和持續性還需觀察,三四線城市仍有待預期和現實的傳導。投資端,開工和拿地的前瞻性可能對投資形成持續性拖累。
3、需求端除了限購限貸等之外,城中村改造也是關鍵變量。供給端繼續關注保交樓、三支箭落實情況,關注標志性房企后續能否避免違約風險。整體看,本輪政策大概率以托底為主,避免向金融體系傳導,強刺激概率不高,城中村改造如何推進可能是預期差來源。
基建投資韌性尚存
7月全口徑基建投資同比5.3%,較6月回落6.4個百分點,1-7月累計同比9.4%。基建較6月有明顯回落,但考慮到半年末時點存在財務支出沖量的訴求,且下半年基數走高,基建投資兩年平均同比增速8.3%,與5月基本持平,基建韌性尚存。全口徑基建增速仍高于狹義口徑基建增速,反映電力投資較其他基建活動更為強勁,對應新能源裝機活動。 往前看,我們認為年內基建韌性仍可持續。資金方面,三季度是專項債發行高峰,8月以來專項債發行速度明顯加快,預計配套貸款支持也會相對積極,對基建形成拉動。高頻上看,8月以來瀝青開工率顯著走高,基建強度或有提升。項目上,新能源裝機維持強勢,廣義基建增速強于狹義口徑的現象或持續,關注平急兩用、城中村改造等新抓手的落地情況。
制造業投資韌性+回落
7月制造業投資同比4.3%,較6月回落1.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同比回落2.1個百分點至5.9%;1-6月累計同比5.7%。制造業投資同樣存在半年末沖量的現象,與4-5月相比韌性維持。結構上看,電氣機械(40%)、汽車(15%)、通信電子(12%)、化學原料(12.8%)維持高增,而紡織(-3.6%)、醫藥(-4.5%)、金屬制品(-7.2%)等行業有所回落,對應內外需壓力。 往前看,我們在7月10日報告《產能利用率視角下的啟示》中提到,傳統行業的內外需不足制約產能利用率,相關行業投資仍在筑底階段;而政策驅動和低利率環境之下,高技術制造業韌性有一定持續性,但周期性回落壓力或在明后年到來。綜合而言,年內制造業投資或在韌性區間略回落。
暫時性和內生性因素拖累社零
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2.5%、弱于Wind一致預期的5.3%。社零去年基數不高,下滑超出市場預期;季調后環比-0.06%、轉為負值,一方面與內生需求不足和商品價格下跌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部分地區臺風天氣抑制消費場景有關。結構上,多數商品零售增速均較6月下滑,下滑最多的類別是:家電(-10Pct)、裝潢(-4.4Pct),金銀珠寶(-17.8Pct)、化妝品(-8.9Pct)、通訊器材(-3.6%),一方面與地產關聯,另一方面反映可選相關的內生動能偏弱,與價格拖累或也有關系,而家電下滑可能反映天氣變化對制冷設備銷售的影響。汽車以價換量、維持小幅負增,在外餐飲維持兩位數增長韌性。分限上限下看,限額以下社零同比增速(3.1%)仍好于限額以上(0.4%),可能存在一定的降級現象。
7月社零有天氣等暫時性因素的制約,負環比不宜線性外推。但社零數據繼續反映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往前看,一方面,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構成存量約束,收入和消費傾向修復偏慢,整體消費循環的傳導還需要時間,內生動能修復可能仍是偏滯后的,對整體消費復蘇力度形成限制,消費修復的潛在斜率可能不高。另一方面,政治局會議強調擴內需政策,關注后續政策情況,若有相關資金支持,可能會相對積極一些。結構上,大眾消費(限額以下零售)強于整體社零,必需品好于可選消費的情況可能持續,汽車仍是穩增長政策的主要抓手。
就業符合季節性規律
今年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較6月上升0.1pct。失業率有所上行,但更多是季節性影響,與歷史同期水平相比,今年7月失業率上行幅度不大,2018年7月和2019年7月分別環比上行0.3pct和0.2pct。農民工就業數量維持改善,外來戶籍人口失業率5.2%(-0.1pct),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4.8%(-0.1 pct),就業人員平均工作時間保持高位48.7小時/周(+0小時/周)。 但就業質量改善緩慢。一是市場關注失業率數據,我們通過百度搜索指數“找工作”等關鍵詞代為觀察,6-7月相關搜索指數保持高位;二是小企業招聘意愿弱,7月小企業從業人員PMI下行到47.9,為年內低點。 往前看,7月畢業季結束之后,失業率可能呈現季節性回落的走勢,但生產偏弱、地產出口拖累的情況下,金九銀十招聘季對失業率的改善作用可能弱于以往。穩就業仍是當務之急,關鍵還是提升微觀主體活力、兼顧制造業與服務業發展。
風險提示
1)政策不及預期風險:后續地產政策、內需政策落地實施可能不及預期。
2)地產暴雷風險:部分房企面臨流動性壓力和違約風險,警惕城投債暴雷風險。
相關研報
研報:《暫時性和內生性因素疊加》 2023年8月15日
張繼強?吳靖?陳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