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以來,由于印尼政府開展能礦部廉政調查,各鎳礦山新生產配額獲批緩慢,鎳礦市場供應緊張氣氛升溫。
“此次印尼政府針對礦業的廉政調查使得鎳礦資源端非法交易暴露在大眾視野中。”SMM鎳研究員張玲穎表示,印尼當地鎳礦市場非法開采現象嚴重,非法采礦行為包括但不限于沒有IUP資質但對外出礦、配額用完后繼續出礦、配額只能用于礦山自有冶煉廠冶煉使用不能出礦但是出礦、以鐵礦名義出口鎳礦等。
(資料圖片)
據印尼鎳礦業協會(APNI)的統計,2022年印尼礦山總消耗量約1.01億濕噸,2023年預計達到1.68億濕噸。據APNI所述,以2022年數據為基礎,其中50%都是以非法礦的方式進行出貨。在這50%的非法礦交易中,約20%來源于無IUP資質的盜采,該部分目前已然被叫停,余下的30%尚無定論。
9月4日有消息顯示,印尼北馬魯古省政府建議,暫時停止在中央哈馬黑拉縣Sagea地區運營的多家采礦公司的活動。暫時停止采礦活動的建議適用于5家公司,即PT Weda Bay Nickel(鎳)、PT Halmahera Sukses Mineral(鎳)、PT Tekindo Energi(鎳)、PT First Pacific Mining(鎳)和PT Karunia Sagea Mineral(鎳、石灰石)。
據Mysteel的調研,以上5家企業中,PT First Pacific Mining和PT Karunia Sagea Mineral在年內并無生產記錄,而PT Weda Bay Nickel、PT Halmahera Sukses Mineral、PT Tekindo Energi作為印尼小K島的鎳礦生產主力,主要供當地大廠生產使用。按照往期生產能力估算,上述企業月度供應量級在300萬濕噸左右,約占印尼市場月度供應的40%。而根據企業反饋,目前只是政府建議,礦山實際生產仍在正常進行,故短期影響可控。
9月6日的最新消息顯示,印尼能礦資源部牽頭討論礦產配額審批新規(RKAB)。會議就RKAB的準備、提交、評審、實現和變更程序及行政處罰作出說明。據Mysteel調研了解,目前政府會議剛結束,具體措施落地及執行情況還有待觀察。同時,新的配額審批更為嚴格導致發放速度緩慢,鎳工廠正在等待市場何時能夠恢復正常運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張玲穎認為,原本計劃于今年10月批復的礦山新申請配額很可能面臨延期的風險。一系列的消息指向印尼當地鎳礦供應短期趨緊,其中高品位鎳礦(1.6%品位及以上)由于儲量較少,貨源爭奪加劇,低品位鎳礦壓力雖小,但也出現不同程度上的價格上漲。礦端供需失衡的問題持續推高鎳礦價格,鎳元素供應過于集中的風險已現端倪。
政策頻繁變化的背后原因
近年來,相關資源國礦產出口管制政策頻發,成為大宗商品市場關注的焦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印尼在鎳產業政策上的相關變化。中信建投期貨有色研究員王彥青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印尼之所以有底氣禁止鎳礦出口,就是因為具有較高的鎳礦資源稟賦。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2022年印尼鎳儲量高達2100萬噸,是全球第一大鎳儲量國,其在鎳產業中占據了較大的話語權。
張玲穎表示,從印尼禁礦、多次重申未來要對低品鎳產品征收出口關稅以及禁止火法冶煉企業再建設等政策可以看出,印尼政府在鎳資源上布局的戰略目標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延長鎳礦使用周期,加快下游產業深入布局;二是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鏈的傾向性高于鎳鐵不銹鋼產業。
“無論從哪方面考慮,當前遠超配額發放量的消耗都將促使印尼鎳資源以很快的速度流出,而這一現象對于印尼當地鎳產業的深入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她介紹,從印尼鎳礦資源可使用年限角度來看,在鎳礦開采不受限制的情況下,2023—2026年累計鎳礦消耗量預計為1051萬鎳噸。
張玲穎表示,根據USGS報告中引用的數據——2022年印尼鎳儲量為2100萬鎳噸,這意味著若印尼保持當前的新增產能投放速度,則鎳礦資源可供消耗的時間不足10年。其中,用于生產鎳鐵及高冰鎳的高品鎳礦在資源總量中占比三到四成,可供使用年限也將大幅縮短。
“從開采到下游加工冶煉的企業集中度來看,印尼鎳產業目前仍集中在上游環節,但涉及板塊已經從原本的NPI、不銹鋼拓展至高冰鎳、MHP、硫酸鎳、電積鎳等,在全球鎳產業版圖上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不過,她認為,過于集中的鎳資源供應勢必會面臨較大的供應端風險。印尼鎳產業發展方向的轉變、投資政策的調整等因素都將對鎳元素供應產生重大影響,資源過于集中的問題在未來也將逐步顯現。
長期來看,一德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谷靜認為,如果印尼鎳產業政策不斷反復、高品位鎳資源供應緊張狀況持續,其他資源國如菲律賓等不能及時提供補給,那么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印尼當地冶煉廠減停產,進而造成回流中國的鎳鐵量減少,國內鎳鐵供需格局也將發生變化。另外,從成本角度考慮,礦端資源的緊張勢必抬升冶煉產品的成本重心。
短期來看,王彥青表示,雖然鎳礦配額審批已經緩慢恢復,但印尼鎳礦供應依然偏緊。首先,印尼冶煉廠外采菲律賓礦疊加中國企業季節性備貨需求增加,可能進一步推升菲律賓礦價,中國鎳鐵廠生產成本也會受到波及;其次,礦端緊缺可能引發鎳鐵由過剩轉向短缺,成本上移促使鐵價堅挺;最后,若鎳鐵生產利潤空間超過中間品,可能導致高冰鎳、MHP原料緊張,成本端將施壓新能源產業。
鎳市處于“弱現實”“強預期”格局
除了海外礦端的持續影響,王彥青表示,鎳市場值得關注的矛盾點在于較強的預期和疲軟的現實。當前步入“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鎳現貨價格依然偏高,而市場信心尚未完全修復。
從產業鏈表現來看,除了硫酸鎳需求良好、鎳鐵受海外礦端影響外,其他產業鏈相關產品需求相對疲軟,其中下游不銹鋼環節現貨市場交投冷清,但受成本支撐,商家挺價意愿偏強,上下游呈博弈之勢。他表示,短期鎳市正在交易需求轉暖預期,主要是近期國內支持政策加碼持續改善預期。
“不過,鎳價上行一定程度抑制了下游合金等重要消費領域的需求,使得鎳價高位支撐相對不足。中長期來看,一級鎳消費將進一步向合金板塊集中,而合金板塊的需求增量相對有限,再考慮到原生鎳的過剩問題未能消除,鎳價仍有回落空間。”王彥青說。
短期來看,谷靜認為,受到下游“金九銀十”樂觀預期以及印尼礦端變化影響,鎳價呈現抵抗性下跌走勢。她表示,今年以來鎳市交易邏輯就是純鎳供需格局轉變。前8個月國內外純鎳新增產能陸續投放,純鎳庫存卻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當前,市場發生了些許變化,滬鎳合約結構由Back轉為Contango。
中輝期貨有色研究員陳煥溫表示,在國內各項政策帶動下,市場對于“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抱有一定期待,但鎳中長期供應過剩基本成為共識,鎳產品供強需弱格局將延續。供應端,目前國內電積鎳產量仍處于穩步提升階段。據SMM的調研,預計8月全國精煉鎳產量為2.165萬噸,環比增加0.7%,同比增加39.68%,同時預計全年純鎳產量較2022年提高37%,其中電積鎳產量增加32%,占國內純鎳總產量的23.44%。精煉鎳供應寬松格局已十分明朗。庫存端,近期倫鎳庫存增至1個月新高,滬鎳庫存刷新逾兩個月高位。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倫鎳庫存為37416噸;截至9月1日當周,滬鎳周度庫存環比增加449噸至3800噸。陳煥溫認為,鎳產業鏈整體將出現一定幅度的累庫,為鎳價反彈施加一定壓力。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