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喜愛的作家和作品遇上數字藏品,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記者獲悉,在即將到來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收獲》與收獲App將攜人民文學出版社、譯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果麥,聯合專業數字藏品服務平臺Amall.ART,共同發行全球首款文學類數字藏品盲盒。
據了解,此次《收獲》邀請了梁曉聲、劉亮程、李敬澤、畢飛宇、弋舟、貓膩等作家,每位作家將發行兩款數字藏品:一是靜態數字藏品(一張圖片:經過創新設計的書封+作者手寫簽名),裝入盲盒里,供用戶去開盲盒收集;二是動態數字藏品(一個視頻:經過創新設計的書封+作者手寫簽名+作者原聲音頻),供合成活動使用。每個盲盒能隨機開出一個作家的靜態數字藏品。本次將總共發行1995份盲盒。
收獲App運營總監走走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說,“數字藏品在我看來,最大的優勢是一個嶄新的用戶世界,不再是我們認知舒適區里的文藝青年,它可能可以給傳統紙刊、紙書帶來很多新鮮的玩法。”走走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探索用數字藏品這個載體,比如某個文學藏品系列使得一整套圖書或一整年期刊的擁有者成為一個共同體。
選擇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推出文學類數字藏品盲盒,走走直言深有意義,其實是想探索對作家、作品的傳播路徑。她舉例介紹,自己很喜歡的劉亮程最新長篇小說《本巴》也在此次藏品系列里。“據說譯林社有推出繪本的想法,我特別希望能和譯林社合作,比如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哈日王,首先我們請插畫師繪制他的頭像,這個頭像本身是可以變成數字藏品的,之后出版社這里可以釋放授權,大家只要買了,就可以為這個哈日王藏品二次創作,根據小說中提到的哈日王特點,由藏家二次開發、衍生成一個哈日王的數字世界。我相信這會使得閱讀變得非常有趣,分享性、社交屬性都更強烈。”走走說。(記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