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后,1998年~1999年我國有十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宣布成立,被業內稱為“老十家”。經過20余年的發展,其中絕大多數公募規模已達千億,只有長盛基金不足500億元,在“老十家”中規模墊底。
長盛基金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屬于券商系公募,公司最大股東是國元證券。同花順數據顯示,長盛基金最新規模為457.72億元,是“老十家”中唯一一家規模不足千億的機構;而華夏基金與南方基金最新規模已超過萬億,成為行業領頭羊。從非貨基金規模看,“老十家”中有4家公募的非貨規模超過5000億元,長盛基金非貨規模僅有336.42億元,也是其中唯一非貨規模未達到千億的。公募全行業看,長盛基金的總規模排名為77,非貨規模排名為81。
長盛基金也曾輝煌過。2009年二季度末,長盛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當年還曾出現過一只百億爆款基金。
結合同花順數據與基金公告,今年長盛基金只有長盛先進制造六個月持有混合這一只新基金成立,但發行規模只有2.22億元;去年成立的7只新基金發行總規模也只有62.16億元。目前長盛基金旗下有68只基金,其中的權益基金規模占比并不高。公司旗下10只股票型基金規模共計19.16億元,43只混合型基金規模為142.79億元,12債券型基金規模為174.25億元;另有2只貨幣型基金,規模為160.6億元。
縱觀長盛基金23年發展史,并未出現業績過硬、在市場上極具號召力的“頂流”或明星基金經理。若只看債基規模,基金經理任職時間不到一年半的王貴君管理規模達到146.59億元。權益基金方面,累計任職5年又349天的郭堃旗下產品總規模為42.22億元,任職期間最佳回報為60.45%;不過,年內他管理的5只產品凈值cvf跌幅均超過20%。記者注意到,其中有幾名基金經理存在一拖五的情況。
財報方面,根據長盛基金旗下產品發布的一季報,多數產品今年一季度出現虧損,其中長盛創新驅動混合虧損3.21億元,長盛同盛成長優選LOF、長盛優勢企業精選混合、長盛電子信息產業混合、長盛同德主題混合一季度虧損超2億元。(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