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7日一早,雨一陣一陣下著。因惦念剛實施了“一噴三防”作業的小麥,桃城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支部書記孫文輝,拉著幾名農技人員冒雨來到他們的小麥種植示范方——位于鄭家河沿鎮賈莊村的豐利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
田間,1400多畝小麥已變得青黃,在細雨中灌漿生長。“‘一噴三防’效果怎么樣?還有什么病害?”一下車,大家分散行動,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劉淑雙,一邊仔細查看小麥長勢,一邊與種植戶交流科學防治小麥病害的良技良策,督促種植戶注意天氣變化,做好“干熱風”等災害的防范工作。
進入5月份后,桃城區的17.5萬畝冬小麥進入生長中后期。這一時期是提高粒重、爭取產量的關鍵時期,也是各種病蟲害的盛發期。桃城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實施了兩輪“一噴三防”作業,對小麥噴施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混配劑噴霧,達到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倒伏的目的。
“嚯,50多粒!”不顧濕軟,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農藝師賈英全走進麥田,搓開一穗麥子,數完粒數,眉眼盡帶笑意。
科技,是農業生產的第一動力。去年,在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推薦下,豐利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從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引入兩個小麥新品種,種出的小麥抗旱節水,畝穗數多、穗粒數增,豐收在望。“估計畝產能達到1200斤。”合作社負責人劉乃新一直笑盈盈的,帶來好種子,又隔三差五送好技術,服務還精準又貼心,農技人員的“三好”服務讓她對半個月后的豐收充滿著信心和期待。
“嗡嗡嗡……”伴隨著旋翼轟鳴聲,一架植保無人機盤旋在麥田上空,孫文輝和技術員劉東緊盯高清攝像頭從空中探查麥情。“再往左飛一點,看看那個角落是什么情況。”“這里拍一下照。”忐忑的半個多小時后,人們得到了想要的結果:連續兩輪的“一噴三防”效果理想,千余畝小麥長勢良好。
此時,風吹麥浪,麥穗唰唰作響,仿佛奏起了一首豐收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