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了解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知識,5月27日,衡報文明小記者走進河北省地礦局水文三隊青少年教育基地——“奮斗的足跡”發展巡禮展館,開展新聞采訪實踐活動。
當天下午3時,50余名衡報文明小記者準時在河北省地礦局水文三隊門前集合,大家按照提前分好的組別排好隊列,在衡水日報社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有序地走進水文三隊,開啟神奇的地質科普之旅,探索我國地質行業的發展史和水文三隊50余年來的奮斗歷程。
“水文三隊始建于1966年,主要從事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調查,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衡報文明小記者在講解員趙素杰的帶領下,走進“奮斗的足跡”發展巡禮展館參觀?!霸谶@里不僅能看到沉積巖、變質巖、火成巖等巖石陳列標本,黑云母、自然金等礦物陳列標本和恐龍蛋、木耙蟲等化石陳列標本,還有豐富的地質知識等著大家去學習?!敝v解員的一番話,勾起了小記者們的興奮勁兒。
(相關資料圖)
小記者們在講解員的引領下,看到了一件件珍貴的標本,他們對每一件標本都充滿好奇,“哇”聲不斷?!翱靵砜矗@就是恐龍蛋化石啊?!比嗣衤沸W四年級的小記者周怡萱招呼同伴,兩人默契地拿出筆記本抄寫著文字說明,記錄著講解員的講解,“我很喜歡恐龍,以前在書上看到過恐龍蛋,現場看到感覺更震撼?!?/p>
東明小學四年級的張詩晗正認真地觀察著云母礦石,還不時拿出手機拍攝金云母和黑云母的礦物陳列標本。“以前聽說過云母,今天是第一次見,剛才講解員說,云母是一種天然礦物質,不可再生,具有絕緣的物理特性,可以用作絕緣材料,真是開了眼界!”張詩晗說。
從標本展區到地質設備展區再到鉆井井場模型展區,小記者們時而參觀聆聽、時而提問、時而記錄,生怕錯過了知識內容。他們看著一件件展品,在驚嘆之余,也化身“十萬個為什么”,連連向講解員發問。育才小學二年級的孫康芮很積極,每到一處,聽完講解員的講解,他總是“粘住”講解員,不懂就問。“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這塊化石叫‘對筆石’,一問才知道是因為這個生物的形狀相對排列,像兩支筆的造型。真是太有趣了!”孫康芮說,他是第一次來這里,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面對小記者們的頻頻發問,水文三隊正高級工程師劉忠凱直呼“沒想到”?!昂⒆觽冇^察都很仔細,聽得也很認真,很有探索精神。今天他們的問題都很專業,問得也很有水平?!眲⒅覄P說,他相信這次衡報文明小記者能從參觀中獲得更多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隨后,水文三隊工作人員趙愛華還為小記者們獻上了一堂有趣的地質科普宣傳講座——《防范災害危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工作人員從防災減災日設立的背景、地質災害基礎知識、地質災害臨災前兆和避險自救等四個方面,通過妙趣橫生的視頻、PPT圖片等,配以淺顯易懂的解說,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了有關泥石流、地震、海嘯等災害給人們造成的損害,讓大家掌握了災難來臨,如何自救和互救,如何化解災害風險,將損失降到最小化等知識。
本次新聞采訪實踐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對地質科普知識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大家在寓教于樂中收獲了知識,懂得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斑@次活動太有意義了,不僅開闊了孩子的視野,增加了他們的地質類科普知識,也提高了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寫作能力。”活動結束后,不少小記者家長表示。
衡報文明小記者負責人表示,衡水日報社將持續帶領小記者開展各類公益采訪、文明實踐、參觀研學等活動,提高廣大小記者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寫作能力、溝通能力。暑期還將推出不同的成長營,讓廣大小記者在快樂中提高,在歡樂中成長。
攝影 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