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武邑縣武邑鎮陳屯村村民粘所貴的450平方米空閑宅基地上,新建設的50千瓦集體光伏電站正常發電,年發電量70000千瓦時,發出的電直接并入了國家電網,村集體一年可實現增收2.6萬元。
“這塊空閑地一年租金光收入2000元,加上光伏下種植的小菜園,除供自家吃以外,還可以賣出一部分,兩項一年收入2700元左右,我挺高興?!标愅痛宕迕裾乘F樂呵呵地說著。
近年來,武邑縣堅持把喚醒鄉村“沉睡資本”,作為發展現代農村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推出了“三園一伏”增收的新路徑?!叭龍@一伏”模式,一方面是充分利用閑置的空心宅、閑散地,積極推進見縫插針式的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建設;另一方面,是在清理出的土地上建設光伏電站,收益歸村集體與原住戶雙方共贏。
武邑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韓新民介紹,該縣共整合扶貧資金1700萬元,重點扶持了72個村集體建設光伏電站,按村集體建設的光伏電站面積和發電量,村集體年均增收近3萬元?!跋乱徊?,我們將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依托硬木雕刻家具產業、金融櫥柜產業、家庭農場等產業,在利用閑置農房和宅基地這些‘沉睡資本’改造基礎上,繼續擴大加工車間或小作坊的建設支持力度,大力提升村集體實力,真正實現村集體和農戶雙贏,為鄉村振興賦能?!?/p>
“我們這兒的水果西紅柿,口感酸甜,肉滿多汁,營養豐富,很受客戶歡迎,現在基本就是線上銷售?!弊哌M李曉輝的直播間,他正在通過直播的方式將本村的西紅柿展示給客戶。
李曉輝是武邑縣賈史莊村回鄉創業青年,原來在北京做園林綠化。2021年9月,為發揮鄉村振興“領頭羊”的作用,他回到自己的家鄉,以每年1萬元的價格租用原有舊房和空地3000平方米,改造并創辦了韓莊鎮賈史莊農展中心和武邑縣農創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與本村和鄰村現有的散養土雞、黑豬、冬桃、王林蘋果,黑小米全粉,玉米面等當地的農產品、散養黑豬肉扣碗等農產品合作,采取定制價格收購的方式,在農戶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讓利于農戶,通過直播帶貨、送貨上門等多種銷售方式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F在在他的帶動下,合作農戶的人均年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2萬余元。
在李曉輝的帶動下,同村在外打工青年張會強,也回到了家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展起了林下經濟。免費使用20多畝林地和閑置房屋,養殖了600只柴雞,年收入7萬余元。他說:“在曉輝大哥的幫助下,我的雞蛋不愁賣,都是通過他的合作社售賣,今年我還打算再增加200多小雞苗,秋天正好下蛋?!?/p>
武邑縣人社局副局長劉磊表示,近年來,該縣借力“互聯網+”為農村青年和返鄉農民工搭建創業創新平臺,利用閑置的學校、集體所屬資產等,解決創業者辦公、倉儲等用房問題,培育了一批以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大學生村官、農村創業致富青年為重點的農村創業帶頭人。如今,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凸顯,所創辦的各種鄉村經濟實體已達230余個,帶動2000余名當地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圖片由武邑宣傳部提供)
通訊員 劉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