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幾天,青頭潛鴨在雄安新區白洋淀水域頻頻現身,“鴨媽媽”帶著雛鳥在淀內多處“遛娃”,這被不少愛鳥人士觀測到并拍攝記錄。
全球不足1000只的青頭潛鴨屬遷徙性鳥類,對每一處落腳地的環境要求都很高,因此青頭潛鴨也被譽為“環境檢驗師”。自去年在河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精彩亮相以來,“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在咱河北廣為人知了。
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和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介紹:“這是繼2022年7月2日后,河北再次拍攝到青頭潛鴨雌鳥與雛鳥在白洋淀共同活動影像,進一步印證了白洋淀已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這也表明,青頭潛鴨在這片區域內已形成繁殖種群,河北在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恢復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青頭潛鴨在這里安家、育雛,已成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改善的“活名片”。這與白洋淀濕地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當地居民對鳥類保護意識的提高密不可分,也充分體現了白洋淀濕地鳥類的保護和管理成效。
雄安新區設立后,河北對白洋淀進行了大規模系統性生態治理,目前淀區水質穩居全國良好湖泊行列,白洋淀如今重現“華北明珠”的異彩。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據統計,目前在白洋淀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種類已有254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48種。如今,青頭潛鴨在白洋淀實現了穩定棲息,并持續繁殖,棲息生活時間也是越來越長了。不得不說,是白洋淀的優美生態,讓它們流連忘返,它們從候鳥變成留鳥。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