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破損的路面平整了,車更好停了,文化墻新穎又醒目,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住著很稱心。”近日,家住桃城區中華大街街道紅星社區格林家園小區的張雙麗,說起小區改造的變化,贊不絕口。
格林家園小區始建于2003年,共有16棟樓、58個單元、633戶居民。因建成年代較早,小區存在基礎設施落后、配套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等諸多問題,居民改造意愿強烈。
針對老舊小區臟亂差等問題,桃城區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創美了環境、創優了秩序、創高了素質、創硬了作風、創得了民心”為目標,開展改造提升工作,推動人居環境和城市面貌大幅改善,提升居民幸福感。
改造前,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堅持把困擾居民的難點、痛點問題作為改造的核心,提前一年在居民微信群宣傳,多次入戶走訪鼓勵居民為小區改造獻計獻策、出工出力,并在居民議事廳多次召開交流會和協調會,征集居民改造意愿和需求,引導居民參與到方案的設計中來。社區負責人與設計方溝通,將居民最關心、最直接的訴求融進改造計劃,并將結果反饋給居民。經過半年的反復修改,最終確定了改造方案,包括飛線治理、墻體粉刷、綠化補植、停車施劃、道路硬化等項目。
“改造前,這是一片空地,有的居民提出可以規劃為停車位,有的居民建議規劃為健身場地,有的居民建議規劃成環形水池,也有的居民建議種植綠植。”紅星社區黨支部書記秦碩指著小區里的一片柳樹介紹,經過多次議事討論,最終決定在此處種植柳樹,為小區增添一點綠意。
為推進小區更加長效規范化治理,紅星社區在改造該小區前,打造了“社區黨組織+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多元治理的模式,并號召創建“紅色物業”,調動物業服務企業提供更好服務的積極性,成立業主委員會提升居民積極參與小區治理的主動性,構建以黨建為引領,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去年3月,格林家園小區開始改造。改造過程中,物業和業委會成員每天都會到現場查看施工情況,主動參與工程監督和竣工驗收,切實保證改造工程的質量。9月,改造工程完成。經過提升改造,小區內道路干凈平整,車輛停放有序,文化墻新穎醒目……小區內的每一處變化,都讓居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秦碩說:“為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社區督促該小區物業優化機制,規范隊伍,鞏固改造成果,做好設施設備維護、環境衛生清潔等工作,讓居民收獲更多幸福感、滿足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