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3日電 (王超明 任小冷)“外婆,看我寫的書法。”8月22日,10歲的小男孩徐一凡一回到家就趕緊拿出自己的“大作”向外婆展示。徐一凡家住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白節灘社區和平街,目前就讀于白節鎮中心小學。每到寒暑假,外公外婆就為輔導作業犯了愁,白節鎮白節灘社區的志愿者們及時為外公外婆解了愁困。
“我們把留守兒童喊到白節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起看書做作業,一起畫畫做手工,他們既學到了東西,又交到了朋友。”白節灘社區黨支部書記宋孟萍介紹,目前白節灘社區有68名留守兒童,基本都是和家中老人一起生活,學習上缺乏指導。白節灘社區統籌利用轄區各項資源,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暑期小課堂”,社區志愿者做起了“伴讀爸爸”“伴讀媽媽”,輔導作業、拓展閱讀、培養特長,留守兒童在愉快的氛圍中,既完成了暑假作業,又拓展了興趣愛好。
2019年11月,納溪區白節鎮按照“應建必建、上下合建、左右聯建、集中共建”思路,著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立完善鎮、村(社區)兩級全覆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絡,深入村(社區)為留守兒童開展志愿服務,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安全、溫馨、有趣的暑假。
7月15日清晨,白節鎮魚灣村志愿者曾治惠就來到魚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掃衛生,8點30分,留守兒童帶上作業、畫筆或手工材料等陸續前來學習。“魚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留守兒童提供一個討論學習、娛樂玩耍的好去處。”曾治惠表示,村干部們爭當志愿者,輪班當起“輔導員”,輔導作業、指導畫畫;高年級的哥哥姐姐也當了“小小老師”,一個帶一個,共同成長。
7月18日上午9點,白節鎮高隆村“志愿服務助力兒童健康成長”暑期班,陸續迎來村組的30多名留守兒童,其中大多數孩子由爺爺、奶奶等老人陪伴前來。在培訓班現場,留守兒童學得認真,老人們非常留心交通、防溺水等安全知識講解。
暑假期間,留守兒童外出自由活動的時間增多,老人們對孩子的安全也非常牽掛。“孫子放假了,不能天天守著電視。在培訓班,還能學習點知識,挺好。”高隆村群眾李明坤表示,他家住在公路邊,來往車輛多,孫子參加培訓后,安全就有了保障。
為了提高留守兒童的防溺水知識,白節鎮還充分發揮鎮村兩級志愿者作用,安排志愿者挨家挨戶發放《夏季安全防范告知家長書》宣傳單,組織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對留守兒童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地防溺水知識宣傳,讓防溺水安全真正做到入耳、入眼、入心。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成為留守兒童另一片玩耍的天地,白節鎮團委還開展“青春自護,有你有我”主題活動,邀請地方大學生來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留守兒童科普網絡安全有關知識,提醒他們合理利用網絡,文明上網。活動中,留守兒童積極互動,踴躍參與問答小競賽,對網絡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截至目前,白節鎮高質量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17個,累計注冊志愿者2萬余人,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32支,充分發揮服務少年兒童的經驗和優勢,用心用情助力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用實際行動為白節鎮的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助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