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轟炸機攜帶的遠程巡航導彈。 圖片來源 俄羅斯國防部
綜合編譯 姜 琳
俄烏沖突爆發17個月后的今天,俄羅斯軍隊的精確制導武器并沒有像西方預計的那樣消耗殆盡,仍然持續向烏克蘭境內目標傾瀉火力。一些西方媒體得出結論:隨著俄羅斯逐漸摸索出規避禁運的策略,歐美通過制裁削弱俄戰爭潛力的愿望已逐漸落空。
(相關資料圖)
8月中旬,來自社交媒體平臺“電報”的消息稱,烏克蘭軍方在檢查俄軍最近發射的巡航導彈殘骸后指出,這些制造于2023年的導彈使用了30余個來自西方國家的零部件,這意味著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起效。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美國就宣布對俄實施“毀滅性制裁”,旨在切斷俄方獲取關鍵技術的路徑,使其無法制造高端武器。然而,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俄羅斯利用制裁體系的漏洞獲取對軍工生產至關重要的零件和資源,確保遠程導彈等武器的穩定供應。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的開源情報分析師加里·薩默維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到,俄羅斯最先進的武器采用了大約450種外國制造的零部件。
薩默維爾說:“西方實施了制裁和出口管制措施,但……他們(俄羅斯人)依靠第三方獲取制造武器所需的重要技術和零件。”
針對西方媒體的報道,哈薩克斯坦國民經濟部長阿勒別克·庫安特洛夫對“商業內幕”表示,“我國政府制定了嚴格的規定,包括對受制裁商品進行嚴格監控。政府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規避受到二級制裁的風險。我們在這些問題上是公開透明的。”
美國《紐約時報》援引智庫“西爾維拉多政策加速器”的分析稱,以芯片為例,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的芯片進口一度急劇下降,但隨著供應渠道多元化,進口量再次攀升。
薩默維爾指出,為了獲得關鍵零部件,俄羅斯建立了跨境供應網絡,網絡中的公司通常在哈薩克斯坦和亞美尼亞等國注冊。這些公司通過第三方零售商獲得西方技術產品,將它們運回俄羅斯。
烏克蘭軍方發言人尼古拉·丹尼格魯克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正在通過網購獲取可以用來控制導彈的集成電路,涉及的很多產品被歸類為“軍民兩用”,因此不在制裁范圍之內。
“你可以簡單地在全球速賣通上下單,然后拿著幾個手提箱從第三方國家提貨。”丹尼格魯克說。
“商業內幕”通過調查發現,亞馬遜和eBay等在線平臺上都有西方技術產品在售。亞馬遜對此未予置評。eBay的一位發言人回應稱,該公司遵守所在國法律,遵守相關的國際制裁規定,“自2022年3月以來,所有涉及俄羅斯地址的交易都已暫停。我們會持續監察新的交易趨勢,適時更新管制措施。”
據《經濟學人》報道,俄羅斯進口了美國加州制造的Altera Flex系列可編程邏輯器,用于制造巡航導彈,這種導彈是俄軍戰略轟炸機實施遠程精確打擊的重要手段。報道并未暗示Altera公司違反了任何規定,該公司也沒有回復媒體的提問。
薩默維爾分析稱,復雜的全球貿易體系導致企業很難知道自家的產品最終會流向何處。他認為,制裁不太可能切斷流向俄羅斯的西方高技術產品供應鏈。他建議歐美各國加強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協調,提高發現隱蔽供應鏈的能力。“任何可以采取的措施,哪怕是延緩俄羅斯重建庫存的能力,對烏克蘭而言都是有利無弊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