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中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上億張的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
■ 從6月末信用卡貸款余額來看,建設銀行以8394億元排在首位,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000001,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中國銀行也在5000億元以上。
■ 有可比數據的11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今年6月末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下降。有7家信用卡不良率低于2%,其中農業銀行最低,僅為1.1%。
■ 各家銀行紛紛加大信用卡場景布局,提升用戶消費體驗,同時瞄準“Z世代”市場,打破次元壁,推出bilibili等多種主題卡產品。
國慶黃金周消費熱潮來臨,又到了人們頻繁刷卡消費的日子。各家銀行信用卡部門也摩拳擦掌,推出各種優惠活動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趁機做大業務規模。
在擴大內需、消費升級以及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信用卡業務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不過,隨著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信用卡在獲客、風控等方面依舊面臨諸多挑戰。
事實上,各大銀行紛紛將信用卡作為零售轉型的重要抓手,加大產品開發和業務布局,近年來總體保持較好增長態勢。同時,不少銀行在卡片設計上也聚焦年輕人消費新趨勢,推出五花八門的主題卡產品。
在此背景下,記者根據上市銀行2021年中報,詳細梳理銀行信用卡業務各項數據,對發卡量、貸款余額、消費金額等指標進行排名,選出信用卡業務實力較強的銀行,特別推出《銀行信用卡業績十強榜》專題,展現各家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綜合實力和優勢,并具體介紹為用戶帶來便捷、具有特色的信用卡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卡行業健康發展,不僅有利于發揮其在促進內需、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中的作用,同時對于銀行踐行普惠金融、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
發卡量穩步增長,工行居首招行破億
今年上半年,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國內經濟和居民消費明顯回暖,信用卡行業各項指標也有所上升。
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9億張,環比增長0.73%;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6張,也就是說平均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使用信用卡。截至二季度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20.23萬億元,環比增長3.01%。
從上市銀行披露的中報來看,截至今年6月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億級的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分別為1.63億張、1.46億張、1.4億張、1.33億張、1.02億張。此外,前十名中還包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601818,股吧)、交通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發卡量分別為9683.18萬張、8390.25萬張、7377萬張、6652.74萬張、6263.12萬張。
工商銀行仍保持行業“領頭羊”的地位。中報顯示,其銀行卡發卡量達11.5億張,比上年末增加2318萬張,其中,借記卡發卡量98724萬張,信用卡發卡量16293萬張。
據悉,該行持續優化工銀信用卡產品體系,推出工銀運通Clear卡、“美麗中國?陽光海南”主題信用卡、工銀環球簡約白金數字卡等新產品;優化優質客戶預審批方案,通過定制專屬產品、授信政策、業務流程及服務方案加強GBC(政務、產業、消費)聯動獲客;針對存量客群,結合客戶畫像匹配差異化分層運營策略。該行還積極拓展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加強汽車優質廠商、4S店、頭部經銷商總對總分期付款業務合作,聚焦行業龍頭及全國連鎖優質商戶開展總對總營銷,探索試點家裝家居新領域分期付款業務。
從6月末信用卡貸款余額來看,建設銀行則以8394億元排在首位,其后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也在5000億元以上,分別為7970億元、7030億元、6166億元、5520億元、5079億元、5026億元。貸款余額前十名還包括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數值分別為4633億元、4573億元、4423億元。
再來看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額,招商銀行以2.28萬億元碾壓國有行排名首位,緊隨其后的是平安銀行1.81萬億元,建設銀行1.5萬億元。排名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交通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農業銀行,消費額分別為1.45萬億元、1.35萬億元、1.33萬億元、1.3萬億元、1.29萬億元、1.27萬億元、1.18萬億元。
建設銀行信用卡核心指標也持續處在行業領先水平。該行創新數字化經營思路和打法,持續加強信用卡業務精細化管理,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爆款產品。同時與30余家頭部商戶開展合作,打造“龍卡信用卡優惠666”營銷品牌,加大分期產品創新,推進新能源汽車分期業務發展,推進特惠商圈建設。
六大國有行中,郵儲銀行的信用卡數據相對遜色,信用卡結存卡量為3985.91萬張。不過增速較快,較上年末增長8.32%,上半年新增發卡466.97萬張;信用卡消費金額5389.81億元,同比增長17.1%;信用卡業務實現收入61.79億元,同比增長21.2%。
在信用卡業務上,能夠與國有大行相抗衡的當屬被稱為“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其上半年消費額高居行業榜首,同比增長11.85%,而且也是唯一發卡量破億的股份制銀行。中報顯示,該行加大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力度,推動信用卡業務長足發展。具體包括:持續優化客群結構,完善場景獲客全流程管理,提升流量使用效率,同時洞察年輕客群需求,推出面向高校畢業生群體的“FIRST畢業生信用卡”,完善年輕客群產品布局;持續拉升交易規模,加大線上交易經營力度,通過“筆筆返現”“天天錦鯉”等活動形成持續、高效、規?;目蛻魟訂T能力。
風控管理升級,不良率總體下降
在信用卡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保持資產質量穩定同樣是銀行不容忽視的課題。
從中報數據來看,有可比數據的11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今年6月末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下降。具體而言,有7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低于2%。農業銀行最低,僅為1.1%,其后依次是郵儲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
在資產質量指標變化方面,郵儲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去年末下降0.62個百分點,改善情況最為顯著;而11家銀行中只有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去年末提升,增長0.06個百分點。
上半年,各家銀行在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方面也有諸多舉措。其中,農業銀行堅持穩健型風險偏好,推進智能化、差異化、集約化、總分一體化的信用卡智慧風控體系建設。貸前加強精準授信和差異化授信,前移風控關口;貸中強化風控監測,推進信用卡風險監控體系升級;貸后持續推進核銷、資產證券化,提升清收處置成效,信用卡資產質量保持在行業前列。
建設銀行應用人臉識別、OCR 圖片識別、證件在線核驗等線上核驗工具,提升線上反欺詐能力,加強信用卡資金疑似流入房產、投資、生產經營領域及套現行為的主動偵測,主動智能風險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招商銀行持續優化信用卡新戶結構與資產組合,提升共債風險識別防范能力,推動貸后業務向智能化運營轉型,信用卡資產質量企穩向好。信用卡貸款入催率及回收率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后端催收能力也明顯提升。
興業銀行則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著力打造精細化、一體化的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快速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其構建精細化風險分層體系,通過引入外部信用評分增加客戶風險識別維度,形成風險策略差異化、動態化的調整機制;發行報告期內首單信用卡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多渠道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整合催收資源和渠道,進一步深化“總分聯動”屬地清收管理模式,壓降不良資產。
加強場景布局,搶占“Z世代”市場
作為零售轉型的重要抓手,信用卡市場成為各家銀行的必爭之地。如何通過數字化方式獲客,拓展消費場景,進而提升客戶服務能力,都是商業銀行探索的重點。
“場景”是近年來頻頻出現的熱詞,也是信用卡增長的突破口,各家銀行紛紛加大場景布局,力求為客戶帶去沉浸式消費體驗。
例如,中信銀行緊扣用戶真實消費需求,做強信用卡基礎性功能產品賬單分期,大力拓展場景分期,以多元化場景滿足客戶全消費周期需求。
招商銀行則升級“飯票”“影票”場景生態化建設,聚焦“優惠的吃”與“優惠的看”,以便利店為突破口進行“輕零售”場景的延伸拓展;同時著力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明確服務交互去中心化策略,以技術為驅動力,精準匹配客戶訴求,靈活對接服務渠道,全面提升服務交互效率、體驗與價值。
近來零售業務發展較快的平安銀行也加速推進信用卡場景化經營,重點圍繞生鮮超市、輕食飲品、加油停車等行業深化場景布局,聯合超過10萬家門店,持續構建場景和打造開放生態;持續優化“月月狂歡8”“天天88”等品牌性活動,全面貼合客戶的消費需求。該行還深化數據賦能,創新打造鏈式經營模式,基于客戶行為精準預判需求,為客戶精準推薦各類活動優惠及服務,提升客戶活躍度。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愈發重視對年輕客群喜好和需求的挖掘。隨著代表未來的“Z世代”步入社會,并成為網絡上最活躍的一股力量,他們是信用卡瞄準的新戰場。
打破次元壁,發力年輕賽道,一些銀行已經有針對性地推出信用卡產品,并開展各種優惠活動。比如,廣發銀行近期推出廣發文創卡系列產品,旨在滿足年輕消費群體追求時尚和個性的生活風格,彰顯傳統文化基因的積淀和創新。浦發銀行聯手B站推出bilibili主題信用卡(小電視版),以B站大會員年卡為核心,客戶辦卡成功后通過指定銀聯渠道任意消費,即可獲得bilibili大會員年卡福利。交通銀行也開始聚焦年輕優質客群,推出高達、洛天依、KPL等多款主題卡產品。近期該行還啟動“最紅星期五”的升級營銷活動——“超級最紅星期五”,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