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出現波動,負收益現象較為普遍。理財“破凈”使得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開始擔憂,但在打破剛兌的背景下,收益波動將成常態。這也就意味著,做好投資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日前,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共同發布《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書》,呼吁引導投資者深化對理財產品的理解,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正確認識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基本原則,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在強調投資者教育的同時,市場也迎來了積極信號。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針對當前市場最為關心的幾大熱點問題作出明確表態,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A股、港股全線反彈。記者注意到,目前,包括浦銀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在內的多家理財子均提示了對市場長期表現的積極看法。
投資者教育迎考驗
由于此前股市、債市震蕩加劇,理財產品凈值波動也愈發明顯。據廣發證券(000776)統計,截至3月11日,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30%的產品在近三月出現回撤,單只產品的最大回撤達44.87%。
其中,近一周出現負收益的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有3686只,占理財子公司已發行產品(成立滿3個月)的比例達到53%。近一月出現負收益的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也超過3000只,占比達到45%。
東亞前海證券也統計稱,截至2022年3月11日,20家理財公司發行的共2778款產品今年以來總回報為負。其中,工銀理財數量最多,為870款;中銀理財、交銀理財次之,分別為382款和301款;貝萊德建信理財為1款。
凈值的波動引發投資者的擔憂,這也對機構投資者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書》提到,要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正確認識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基本原則,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15日在“理財知識進萬家”的啟動儀式上表示,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之后,產品收益會隨市場行情變化存在著一些波動。投資者應客觀看待凈值波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做好風險管控。
“今年以來,國內外股票和債券市場出現共振調整,部分理財產品凈值也隨之出現波動,這是凈值化轉型后的正常表現。近期市場波動,主要是短時間突發事件帶來的。”工銀理財董事長王海璐也說道,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投資者更加正確地認識風險和收益的關系,樹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
至于如何做好投教,王海璐稱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開展內容式投教,逐步搭建“有梯度”的投教內容體系;二是開展場景式投教,為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投教服務;三是開展活動式投教,內聯外合創新開展“有深度”的投教活動。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還建議稱,在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牽頭之下,由主要理財公司投資注冊一家財商教育公司,作為“正規軍”專門開展財商教育、理財培訓。“目前我國從事財商教育、理財培訓的相關公司約有1萬家。財商教育是需求非常巨大的市場,但從業機構良莠不齊。建議理財公司注冊成立財商教育公司,將投資者教育活動與財商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看好市場長期表現
在強調投資者教育的同時,市場也迎來了積極信號。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受此影響,股市、債市齊齊上漲。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170.71點,漲3.48%;深證成指報12000.96點,漲4.02%;創業板指報2635.08點,漲5.20%;債券市場方面,國債期貨全線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4%,5年期主力合約漲0.05%,2年期主力合漲0.01%。
銀保監會同步發文,明確將積極支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引導信托、理財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樹立長期投資理念,開展真正的專業投資、價值投資,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
多家理財子公司也表示了對未來市場長期表現的看好。比如,建信理財日前稱,國際市場近期的大幅波動對建信理財的部分產品帶來了短期影響,但事物的發展總有多面性,在市場悲觀的過程中,也能尋找到積極的因素。一方面,經過3個月的調整,當前A股各大寬基指數估值均顯著回落,超過三分之二的行業處于近10年估值較低水平,A股市場性價比逐漸顯現。
另一方面,國內穩增長政策效果預計將逐步顯現。建信理財表示,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偏寬松,今年財政支出的預算規模將較去年明顯擴大。地產、基建、制造業、消費相關的支持政策也有望陸續出臺。歷史上看,一輪“穩增長”周期常常呈現出“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盈利底”的演變過程。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加強和流動性環境的改蓋,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逐步明朗化,股價將領先于經濟出現向上拐點。
浦銀理財也表示,近期股債雙殺,深度回調的情況不會持續很久。盡管俄烏沖突、國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美聯儲加息會對國內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但國內“穩增長”的大環境仍然是債券市場和權益市場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債券市場方面,浦銀理財稱,后續貨幣政策在量價層面仍然有繼續全面發力的空間,短期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并不具備趨勢性上行的基礎;而中長期看,國家長期以來致力于不斷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因此長期而言,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應是穩中有降的,債券市場還是具備很好的長期投資價值。
權益市場方面,浦銀理財認為,自年初以來的回調使得權益市場的長期投資性價比日益凸顯;此外,盡管近期市場調整幅度較大,但價格總是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的,因此上市公司的業績仍然是權益市場衡量的基準因素。從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年報預告來看,許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仍然非常可觀。宏觀政策層面上,國家各部門機構紛紛壓實責任一攬子“穩增長,促經濟”的支持政策有望相繼出臺,經濟增長更具確定性,相信長期的利好因素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而出現扭轉,對于權益市場抱有充分的信心。
工銀理財也表示,在市場經歷短期調整之后,從資產配置和股債性價比來看,A股的長期配置價值更加凸顯,固收資產依然能夠貢獻相對穩定的票息收益,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