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農商行于今日接受上市發行大考,最終以暫時失敗告終。據證監會官網消息,4月14日,江蘇大豐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大豐農商行”)首發上會,但未能通過審核,而這在A股銀行IPO史上也極為罕見。審核結果公告顯示,發審委會議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包括大豐農商行作為區域性農商行的競爭力,存貸款情況以及與江蘇省聯社間的關系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首發未通過,意味著若大豐農商行要想上市需要半年后再重新申報、排隊。
IPO“候場”四年未過會
“候場”四年有余,百億農商行終于等來了上會時刻,最終卻未能成功過會。據證監會官網消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第十八屆發行審核委員會2022年第43次發審委會議于2022年4月14日召開, 大豐農商行 (首發)未能通過。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審核結果公告,針對大豐農商行,發審委會議主要就其作為區域性農商行的競爭力,存貸款情況以及與江蘇省聯社間的關系進行了詢問。具體內容包括,大豐農商行作為區域性農商行,客戶主要集中于鹽城市大豐區,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提升競爭力,在利率持續下行的趨勢下如何保持持續盈利能力,部分集團客戶貸款余額超過授信總額的原因,存款攬儲是否合法合規以及與江蘇省聯社間的關系和資金往來情況等。
根據大豐農商行2018年預披露更新的招股書,該行曾收到過鹽城銀監分局罰單,處罰事由中就包括存在集團客戶超比例授信的現象;大豐農商行與江蘇省聯關系為其參股了江蘇省聯社,持股比例為1.61%,而大豐農商行核心系統由江蘇省聯社統一建設。
據了解,大豐農商行的上市籌備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該行于當年2月確認了輔導備案日期,接受招商證券(600999)上市輔導,并于當年11月報送了IPO申報材料,在2018年4月又進行了預披露更新。根據2018年預披露更新的招股書,大豐農商行擬發行數量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且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25%。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充實本行資本金,以提高該行資本充足水平。
從最新披露的2021年年報數據來看,大豐農商行資本充足率有所下滑。截至2021年末,大豐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4.75%、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3.6%,較年初下滑0.33個百分點和0.34個百分點。
談及此次大豐農商行首發上會未通過可能造成的影響,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上會未通過對銀行沒有直接影響,但是銀行根據自身需求需要尋求其他的融資途徑補充資本、緩解流動性問題等。
曾因馬虎而“出圈”
公開資料顯示,大豐農商行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的一家區縣級農村商業銀行,成立于2011年11月,是在原大豐農村合作銀行基礎上改制設立而成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從股權結構來看,大豐農商行較分散,目前暫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截至2021年底,大豐農商行持股超5%的大股東分別為鹽城市農業水利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紅豆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鹽城市大豐區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蘇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輝豐”),持股比例各占9.90%、9.07%、6%和5.69%。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大豐農商行第四大股東的ST輝豐,近年來因業績披露違規等原因頻頻收到監管警示或處罰。例如,2019年12月,江蘇監管局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ST輝豐因2016年年報、2017年一季報、2017年半年報、2017年三季報虛增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公司高管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臨時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等事由被處以60萬元罰款。隨后,在2020年、2021年,ST輝豐均應財務報告披露數據問題被江蘇監管局出具警示函。
除部分股東出現問題外,大豐農商行自身也因馬虎而“出圈”。大豐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顯示,2018-2021年,大豐農商行總行及各支行共計發布了48份遺失聲明,丟失物品包括《房屋登記預告證明》《房屋他項權證》《不動產登記證明》等。僅從總行來看,就有11份遺失聲明,最新披露的日期停留在2021年8月3日,該行《不動產登記證明》遺失。
在廖鶴凱看來,股權分散實控人不明晰、內控機制待完善及執行力不足等也可能影響了大豐農商行的首發過會。
需加強制度建設提升盈利能力
與當前已在A股上市的銀行相比,大豐農商行規模較為“袖珍”,截至2021年末,大豐農商行的總資產為539.75億元。從業績表現來看,近年來,大豐農商行營收凈利較為穩定,2019-2021年,大豐農商行營收分別為12.16億元、12.59億元、13.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3%、3.48%和5.87%;凈利潤分別為5.09億元、5.1億元、5.73億元,同比增長8.47%、0.06%和12.33%。
目前,江蘇省內目前已有6家上市農商行,分別為江陰農商行、無錫農商行、常熟農商行、蘇州農商行、張家港農商行和紫金農商行,其中常熟農商行、張家港農商行和江陰農商行已公布2021年年報,根據披露數據,常熟農商行、張家港農商行和江陰農商行分別實現營收76.55億元、46.16億元和33.67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1.88億元、13.04億元和12.74億元。
資產規模方面,與當前A股上市銀行中資產規模最小的瑞豐農商行相比,大豐農商行也僅占到后者的39%。
“大豐農商行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力度有待加強,業務和管理的數字化水平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廖鶴凱認為,大豐農商行資產規模較小,短期內還應立足于深耕區域及其周邊,現階段需要做的就是加強法人治理水平、提升業務質量,提升自身的行業競爭力。如要追趕其他上市農商行,需要在數字化轉型完成后,復制自身成功的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經驗,輸出業務模式,拓展更多區域的業務,甚至可以通過并購小型銀行更好地布局村鎮業務完成快速擴張的過程,這樣才有可能在較短時間能追趕上同行上市公司。
首發上會未通過之后,大豐農商行若想再上市應該怎么做?資深投行分析人士王驥躍表示,沒過會再申請的銀行需半年后重新申報,重新排隊。
“公司上市申請失敗半年后才可以再申請,如果是因為提供虛假上市除了被駁回的,滿三年后方可重新申請上市。”廖鶴凱補充道,大豐農商行后續的上市幾率如何取決于后續的運營發展情況以及注冊制全面落地的時間。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大豐農商行為A股IPO排隊銀行中受理日期最早的銀行,除大豐農商行外,目前還有10家在排隊,均處于預披露更新狀態,其中有6家為農商行,分別是江蘇海安農商行、江蘇昆山農商行、安徽亳州藥都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廣東南海農商行和廣東順德農商行。
談及后續排隊銀行上市的進程及建議,廖鶴凱認為,結合過往數據來看,大豐農商行上市進程偏慢,正在排隊的擬上市銀行節奏短期也依然難以加快節奏,不過,后續注冊制全面落地后上市節奏會有所加快。
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王劍輝則表示,大豐農商行首發未通過側面反映了首發過會門檻雖沒有提高,但是執行的力度更加細致、細化,也是監管精細化的表現,建議后續正在排隊的中小銀行加強合規制度建設、內部風控管理。(記者 孟凡霞 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