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南國/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近年來,在全球創新藥物市場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全球醫藥行業的研發投入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已突破2千億美元。同時,各醫藥企業為提升整體研發效率、控制研發成本,對于醫藥研究外包服務的需求強烈,且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醫藥研發需求開始向國內轉移,國內CRO產業面臨良好發展機遇。上海泓博智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博醫藥”)主營業務主要涵蓋藥物發現、制藥工藝的研究與開發以及原料藥中間體的商業化生產。
目前,泓博醫藥已具備了為客戶提供藥物研發臨床前技術服務至商業化生產的一站式綜合服務的能力。自成立以來,泓博醫藥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研發為核心,在技術研發、銷售渠道、客戶資源、市場拓展等方面積累了競爭優勢。值得一提的是,泓博醫藥由具有豐富國際知名藥企新藥研發經驗的歸國專家創立,創立之初即按高標準要求打造接軌國際化水平的新藥研發平臺,其研發創新能力突出。
一、醫藥行業研發支出持續增長,新藥研發服務外包及產業轉移趨勢明顯
近年來,受臨床需求提升、治療方法迭代、專利懸崖以及追求利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創新藥物的研發已經成為醫藥行業新的驅動力。由于創新藥的專利保護期和高額利潤率,全球創新藥物市場持續增長。
據IQVIA數據,2017-2021年,全球創新藥市場規模分別為8,220億美元、8,482億美元、8,877 億美元、8,904億美元、9,616億美元。預計2022年全球創新藥市場規模將達10,270億美元。
在創新藥物市場不斷增長的背景下,研發創新在醫藥行業中舉足輕重,全球醫藥行業的研發投入保持穩定增長。
2016-2020年,全球醫藥研發支出分別為1,567億美元、1,651億美元、1,740億美元、1,824 億美元、2,048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954億美元。
而CRO作為新藥研發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在新藥研發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產業獲得了更多的業務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近年來,由于大部分已發現的可以用藥的蛋白質逐步開發殆盡,新型靶點發現速度開始放緩,基礎研究突破性進展不足,致使新藥研發成本不斷提升,研發周期不斷增長。
受此影響,越來越多大型制藥企業開始通過收縮研發部門規模,減少開支,采用研發服務外包的形式,以提升整體研發效率,控制研發成本。同時,對于初創型、中小型醫藥企業而言,其對于成本、風險的敏感性更高,且很難獨立完成后續新藥研發的全部環節,因此對于醫藥研究外包服務的需求也十分強烈。
此外,伴隨國內CRO企業技術水平、質量體系不斷與國際接軌,加之國內CRO企業在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上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促使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研發需求開始向國內轉移,為國內CRO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增量。
另外,國內政策一方面通過限制仿制藥產能,壓縮仿制藥市場利潤空間,從而倒逼藥企調整發展策略,加大創新藥領域布局,加速新藥研究進程;另一方面,不斷推進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提升藥企研發積極性,助推創新藥市場快速發展。
由此,國內CRO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6-2020年,國內CRO市場規模分別為220億元、290億元、388億元、477億元、522億元。預計到2022年國內CRO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33億元。
綜上所述,受益全球醫藥行業的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新藥研發服務外包及產業轉移趨勢明顯,國內CRO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二、坐擁國內外優質客戶資源,境內收入占比呈現上升趨勢
受益國內CRO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泓博醫藥近年來業績持續上漲。
據招股書,2019-2021年,泓博醫藥營業收入分別為2.45億元、2.83億元、4.4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5.20%;凈利潤分別為4,725.47萬元、4,869.14萬元、7,357.66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78%,均保持快速增長。
持續增長的業績離不開優質的客戶資源。深耕新藥研發以及商業化生產領域十余載,泓博醫藥具備豐富的業務經驗,積累了眾多優質客戶資源,同時其與重要客戶長期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在新藥研發服務方面,泓博醫藥的藥物發現以及工藝研究與開發業務客戶主要為國外創新藥研發和生產企業,包括Agios Pharmaceuticals, Inc.(NASDAQ:AGIO)、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已被AstraZenec收購,更名為Alexion, AstraZeneca Rare Disease)、KSQ Therapeutics, Inc.、Jnana Therapeutics, Inc.、 Nuvalent, Inc.、Astellas Pharma, Inc.、BeiGene, Ltd.(NASDAQ:BGNE)等創新藥企業。
2019-2021年,泓博醫藥的藥物發現以及工藝研究與開發業務收入中,國外客戶收入占比分別為95.79%、88.44%、82.70%。
經過多年沉淀,泓博醫藥累計為國內外數百家活躍客戶提供過醫藥研發服務,并受到行業內諸多客戶的充分認可。
在商業化生產方面,泓博醫藥的客戶也多為國內外知名藥企。其中,國內客戶包括石藥集團、信立泰、上海匯倫、東陽光藥業、先聲藥業等;國外客戶包括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Dr.Reddy’s Laboratories Limited、MSN Organics Pvt Ltd、Divis Laboratories Limited、Unichem laboratories ltd、KRKA, d.d., Novo mesto等醫藥生產企業。
目前,泓博醫藥擁有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基地,是全球主要的替格瑞洛中間體供應商。2020年8月,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替格瑞洛片有6家廠商入選,泓博醫藥系其中5家企業或其子公司的合格供應商。截至2021年底,向美國提交替格瑞洛DMF的國外企業有19家,泓博醫藥系其中15家的合格供應商。
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印度代表處2020年1月11日發布的“印度制藥協會(Ipapharma)公布印度TOP100家制藥公司”,印度前五大制藥公司中有四家是泓博醫藥的客戶。
從銷售地區情況看,泓博醫藥銷售以境外地區為主,主要銷售地區包括美國及印度。隨著國內新藥及仿制藥研發服務及生產市場的不斷發展,泓博醫藥持續拓展國內市場,境內收入占比呈現上升趨勢。
據招股書,2019-2021年,泓博醫藥海外銷售收入分別為1.97億元、2.19億元、3.14億元,
占主營業務的比重分別為81.28%、78.53%、70.29%;境內銷售收入分別為0.45億元、0.60億元、1.33億元,占主營業務的比重分別為18.72%、21.47%、29.71%。
簡言之,泓博醫藥積累了眾多優質客戶資源,已成為全球主要的替格瑞洛中間體供應商。同時,泓博醫藥持續拓展國內市場,境內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逐年上漲。
三、構建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體系,擴大三大業務板塊協同性
作為小分子新藥研發以及商業化生產一站式綜合服務商,泓博醫藥主營業務主要涵蓋藥物發現(CRO)、制藥工藝的研究與開發(CRO/CDMO)以及原料藥中間體的商業化生產(含CMO)。
目前,泓博醫藥已具備了為客戶提供藥物研發臨床前技術服務至商業化生產的一站式綜合服務的能力。
自2007年成立以來,泓博醫藥確立了以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為核心的業務模式。泓博醫藥的新藥研發服務分為藥物發現和工藝研究與開發兩大業務類型,涵蓋藥物臨床前研究的全過程,包括藥物化學和合成化學、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工藝化學和工藝開發、原料藥CMC等,可滿足醫藥企業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以及工藝開發與生產等全方位的服務需求。
在藥物發現方面,近年來,隨著泓博醫藥原有客戶在藥物發現執行項目取得進展,客戶增加FTE(全職人力工時結算模式)數量,泓博醫藥的藥物發現業務收入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據招股書,2019-2021年,泓博醫藥的藥物發現業務收入分別為0.92億元、1.32億元、2.35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01%、47.54%、52.61%。
在工藝研究與開發方面, 近年來,泓博醫藥的工藝研究與開發業務收入整體呈快速上漲態勢。其中,2020年較2019年略有下降,主要系個別主要客戶項目結束,且未增加新客戶收入;2021年較2020年增長187.90%主要來源于原有客戶新項目以及新增客戶收入。
據招股書,2019-2021年,泓博醫藥的工藝研究與開發業務收入分別為3,435.47萬元、3,224.27萬元、9,282.71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17%、11.58%、20.79%。
立足新藥物研發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泓博醫藥形成具有豐富的CRO/CDMO服務經驗的一體化綜合技術服務平臺。
與此同時,在新藥研發服務業務的基礎上,泓博醫藥通過產業鏈延伸,利用自有的原料藥生產基地及其在制藥工藝上的技術優勢,為國內外客戶提供新藥關鍵中間體定制化生產服務(CMO)以及自主研發和生產化學結構復雜、合成難度高的特色原料藥中間體。
除此之外,泓博醫藥立足于擴大各業務板塊的協同性,通過藥物化學和合成化學帶動工藝研究與開發,并通過工藝開發服務獲得定制生產的業務機會。
首先,在為創新藥企業提供新藥研發服務時,泓博醫藥通過參與前期的藥物發現研究服務,待確定候選化合物后,可為其提供后續工藝開發服務,從而實現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用藥的跨越。
其次,泓博醫藥在臨床試驗階段持續改進工藝,為進一步放大生產做準備。
最后,泓博醫藥通過前期參與藥物發現和工藝開發服務,泓博醫藥可以積累客戶資源及對制藥工藝研發和優化的經驗,為后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進行商業化生產奠定基礎。
四、小分子藥物化學及工藝開發優勢顯著,發現21個臨床候選藥物
值得關注的是,泓博醫藥擁有10年以上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經驗,其CRO服務的主要優勢在于其新藥研發服務中的藥物化學服務。包括協助客戶完成對苗頭化合物的發現、先導化合物的生成、先導化合物的優化篩選以及臨床候選藥物的確定。
首先,泓博醫藥以構效關系為核心的分子模型設計技術平臺可以協助客戶設計和改進先導化合物活性和選擇性,并最終形成滿足臨床研究需要的候選化合物,滿足客戶對于臨床候選藥物活性、安全性以及藥代動力學特性的需求。
其次,泓博醫藥通過采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中的虛擬高通量篩選(VHTS)、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SBDD)、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FBDD)以及定量構效關系(QSAR),可以顯著縮短項目研發的時間,提高研發效率,進而降低成本。
再次,泓博醫藥還應用人工智能進行新藥設計,除了可以大大縮短新藥的開發周期,有效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外,還能對藥物的活性以及安全性等副作用進行有效的預測。
最后,泓博醫藥擁有眾多工藝路線及方法專利,可以幫助客戶完成復雜化合物的合成和工藝改進,同時也服務于其自主產品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
另外,泓博醫藥在應用不對稱合成技術解決復雜化學問題方面也具有優勢,以相對低的成本成功商業化生產多個結構復雜的產品。
經過十余年發展,泓博醫藥在與國內外眾多生物醫藥公司合作的過程中,逐步積累新藥開發的技術和服務經驗,形成向國內外中小型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全方位托管式服務的優勢。
具體而言,泓博醫藥全程參與客戶研發項目,建立完善的新藥研發管理團隊,并由其高級新藥研發管理人員以及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學家全方位指導項目的進展,通過多部門、多學科資深核心人員的緊密協作,快速分析和解讀客戶新藥研發項目中所產生的數據,及時向客戶溝通,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建議,從而節省客戶的時間和成本,提高整個項目的研發效率。
目前上述新藥研發模式已經成為泓博醫藥整體業務中極具核心競爭力的部分。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泓博醫藥先后協助海外多家生物制藥公司成功開發了21個臨床候選藥,其中3個已批準上市,2個在臨床III期,2個在臨床II期,6個在臨床I期,4個在申報臨床階段,4個在臨床前階段。此外,2019-2021年,泓博醫藥還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了超過100個創新藥工藝研究與開發項目。
五、加大研發投入且人才及技術儲備充分,持續提升創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泓博醫藥由具有豐富國際知名藥企新藥研發經驗的歸國專家創立,創立之初即按高標準要求打造接軌國際化水平的新藥研發平臺,注重研發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研發投入方面,泓博醫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經嚴格篩選后確定研發方向,研發投入不斷增加,為研發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據招股書,2019-2021年,泓博醫藥研發投入分別為1,055.20萬元、1,183.00萬元、1,714.44萬元,復合增長率為27.47%。
在人才儲備方面,近年來,泓博醫藥的研發人員占比保持在50%以上且持續提升,研發及技術人員背景涵蓋工藝設計、藥物化學等相關專業,具有豐富的行業研發經驗。優質的人才儲備為泓博醫藥研發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2019-2021年各期末,泓博醫藥擁有研發技術人員分別為254名、344名、554名,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分別為52.16%、55.66%、67.56%。
在泓博醫藥核心團隊中,創始人PING CHEN,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并獲得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博士學位、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é deMontréal)博士后。PING CHEN博士曾任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制藥公司(BMS)資深首席科學家、腫瘤項目負責人,擁有跨國藥企17年小分子藥物研發經驗,為1.1類抗癌創新藥“達沙替尼”(Dasatinib)的主要發明人(2020年全球銷售超過21億美元),為38項創新藥發明專利的發明人,以及35篇國際科學論文的作者。
泓博醫藥藥化部負責人ZHEN-WEI CAI博士,本科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并獲得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博士學位。ZHEN-WEI CAI博士曾任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制藥公司資深高級研究員,擁有16年小分子藥物研發經驗。
在技術儲備方面,泓博醫藥通過為眾多的全球領先藥企及優秀的創新性藥企提供高水平研發服務,不斷吸收改進、創新迭代新藥研發技術,掌握化合物篩選、生物學和結構生物學、分子設計及合成、工藝化學研究等各領域的關鍵技術及評價模型。
在藥物發現領域,泓博醫藥擁有有機雜環分子骨架構建合成技術和合成砌塊庫、不對稱合成技術和手性分離技術、高通量反應條件篩選平臺以及組合化學、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
和人工智能輔助藥物設計(AIDD)等四大核心技術。
在工藝開發領域,泓博醫藥擁有高選擇性的催化氫化技術、酶催化反應技術、高活性原料藥研發技術等三大核心技術。
在商業化生產領域,泓博醫藥擁有綠色化學及清潔工藝技術、工程放大技術兩大核心技術,對于藥物結構優化、實現高難度化學反應、提高藥物開發效率及準確率、降低單耗及廢物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據招股書,2019-2021年,上述核心技術形成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43億元、2.79億元、4.4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90%、98.41%、99.60%。
在應用眾多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泓博醫藥還通過自研開發以及在為客戶解決藥物研發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研發經驗、增強技術實力,為研發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截至目前,泓博醫藥已獲得近40項國內外專利授權,其中美國授權發明專利1項,其余均為國內授權專利。
綜上,泓博醫藥在資金投入、人才儲備、技術儲備方面均具備良好的基礎,研發創新能力突出且具有持續性。
未來,在創新藥技術服務領域,泓博醫藥將以技術研發為核心,通過研發驅動創新,為客戶更好地創造價值。在商業化生產領域,泓博醫藥將在鞏固現有產品優勢地位的基礎上,聚焦于CDMO業務及其他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發揮工藝優勢,并進一步擴大生產產能和產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