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公募基金規模突破25億元,基金投資者數量突破7億人。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從海量產品中選出優質基金并做對投資決策的難度越來越大。隨著基金投顧試點的推進,已經有越來越多投資者嘗試選擇基金投顧服務。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服務客戶約367萬,服務資產約980億元。
隨著基金投顧試點業務近3年的發展,投顧服務內容逐漸多元化,“重投輕顧”的問題也逐漸被大家發現,提供何種投顧服務,從根本上幫助投資者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頑疾,引發業界廣泛討論。
投顧業務的本質是幫助用戶留下來并拿到收益
當前許多基金投顧業務,更多的是把“投”簡單的定義為構建基金組合,把“顧”理解為陪伴客戶,跟客戶說話,做情緒按摩。理財魔方CEO袁雨來認為心理按摩是需要的,但在市場下跌,投資者內心承受不住壓力的情況下,簡單的心理按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針對客戶的需求及時的調整方案,通過風險控制,幫助投資者在市場留到正確的時候并拿到收益,這是投顧業務的本質,也是投顧業務背后的隱含價值。
投顧應是相互融合的整體,沒有先后順序,更不可分離
理財魔方CEO袁雨來認為,投顧不可機械式分割,必須融合在一起。首先,投資角度的最優解,不一定是客戶角度的最優解。投資管理機構應對的是市場,需要在不確定的市場下尋求最優解,不考慮個人要素,而大部分的客戶是無法做到完全理性的。理財魔方在過往多年的服務實踐研究中發現,當市場大幅下跌,快要到底的時候,從投資的角度不應該減倉,因為此時減倉所降低的風險是有限的,但降低的收益卻很多,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減倉不是最優解。但從客戶角度來說,這時內心壓力較大,對于承受不了壓力的客戶,如果不給減倉,客戶可能會撐不住離場,而這時候離場對客戶來說,最后的損失反而會更大,所以從客戶的角度來說減倉可能是最優解。 因此,理財魔方認為在踐行3C投顧服務標準的“客戶立場”時,既需要看最終的結果對客戶好不好,也要考慮市場波動時客戶能不能熬到正確的時候,這不僅是單純的立場問題。
其次,基金產品的購買階段包含前端的目標規劃、風險測評、產品篩選等,這部分其實是需要“顧”來完成的。而且,“顧”還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跟隨客戶現實情況的變動,去調整理財方案,這也是“顧”最重要的工作。此后,“顧”的工作才是陪伴客戶,做情緒按摩,告訴客戶應該怎么去面對當下的市場。只有滿足前端個性化需求的理財方案,才能順利完成后端伴隨式服務。
綜上所述,理財魔方CEO袁雨來認為對于基金投顧而言,“投顧應是相互融合的整體,沒有先后順序,更不可分離”。
人工智能賦能下的“投顧合一”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袁雨來認為,基金投顧服務應先了解客戶需求,然后站在客戶角度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的,伴隨客戶整個投資生命周期可動態調整的投顧服務。只有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技術應用并貫穿于這套個性化定制服務中,投和顧才能二合一發揮最大作用。
據悉,理財魔方已將深耕研發的技術賦能給多家投顧機構,幫助它們快速構建專業投顧的服務能力。未來,將持續與其他市場主體相互協作,提升投資者在公募市場綜合投資體驗的同時,共同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的良性發展。
近期,理財魔方正持續升級服務,針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客戶,提供不同復雜程度的產品類型,同時將持續上線多種專業的投資工具,賦能給客戶,升級其賺錢能力,最終實現“幫助客戶提高盈利概率”的目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