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麗雅,今年剛生完二胎,經朋友介紹,關注到愛佑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愛佑)在騰訊公益上的“天生不完美”項目。這是個救助困難家庭出生缺陷、患有重疾大病的兒童公益項目,感動了作為母親的麗雅,她一次性捐了200元。
捐贈出于偶然,麗雅并沒有特意關注后續的反饋。9月28日,她在手機端收到了騰訊公益的推送,“XX在你的幫助下接受了第一次疾病治療”,推送的捐贈反饋上詳細寫明受助人的化名、病情情況、對應的手術醫院以及受助時間。與一位素未謀面的孩子發生連結,冥冥之中的緣分,令麗雅驚喜、感動。
“我之前就相信,我的善款一定會用到某個孩子身上。突然收到騰訊公益的推送,真的很意外。”麗雅說。
2022年5月,愛佑兒童醫療項目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線“具象化用戶反饋”功能,對捐贈了該項目的用戶定期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捐贈反饋推送,上面清晰列出每筆善款對應幫助到了哪位小朋友、病情以及治療情況。
過去十多年,愛佑一直在推動數字化平臺的構建。2006年,愛佑就開始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此后不斷迭代線上辦公系統。2018年,率先實現用區塊鏈和先進的數據技術,精細化進行救助信息的管理和捐贈人反饋。愛佑一直希望做敢于突破的數字化先行者,為行業提供更多創新價值。
2022年,愛佑嘗試與互聯網公募平臺打通數據。5月,愛佑率先得到騰訊的技術支持,雙方開啟數字技術在公益領域的創新聯動,為平臺捐贈人提供更加公開透明的捐贈反饋。
一、如何讓捐贈人收到一對一的捐贈反饋
作為第一批在騰訊公益上線公益項目的基金會,早在2009年,愛佑就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騰訊公益基金會發起了“網救童心”的網絡公益項目。“網救童心”依托騰訊網絡平臺,以QQ用戶每月捐贈10元,可以點亮QQ頭像上的愛心圖標,以此實現為困難家庭的先天性心臟患兒募捐救治善款。
2018年5月,愛佑正式轉型為公募基金會。“愛佑童心”、“愛佑天使”、“愛佑晨星”等醫療救助類項目、病患孤兒養護項目和困境兒童救助與保護項目,陸續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線。
愛佑與騰訊公益十幾年的合作,其項目在平臺上積累了眾多歷史捐贈用戶與捐贈訂單。
有了這樣的基礎,他們開始探討更進一步的創新。
2021年,愛佑與騰訊公益雙方的管理與技術團隊,針對如何更進一步觸達騰訊公益平臺上捐贈用戶,為捐贈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精細化的一對一捐贈反饋,展開討論。幾次討論的焦點在于如何打通雙方現有的數據平臺。
想要為互聯網公募平臺的捐款人提供具體的捐贈反饋,有很大的技術難度。對于公益機構,由于用戶通過網絡平臺完成捐贈,機構無法獲取他們的信息,也無法主動觸達和發送任何捐款反饋消息;對于互聯網平臺,捐贈人數眾多、額度較小,如果公益機構善款執行過程中,不具備強大且完善的數字化管理能力,也無法細致到把每一筆小額善款的捐贈人和某位受助人一一匹配。
這是一個公益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
“騰訊公益的捐贈人數據量遠高于愛佑平臺,不止一個數量級。采取的計算方式、存儲方式、處理數據的技術完全不一樣。”愛佑對外合作部平臺運營總監韓丹對《社會創新家》說。“量級和技術都有很大不同,數據打通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愛佑在十幾年的數字化建設中,已經逐步實現了項目業務執行、財務對賬和捐贈人臺賬管理的數據對齊。這兩年,愛佑在自己運營的公募小程序“愛Love佑”平臺上,完成的一項最重要的功能開發就是對網絡捐贈用戶的反饋,在內部的捐贈人管理系統中,愛佑叫它“C端臺賬”。
“C端臺賬”可以清晰展示,每一個項目的捐款情況,包括捐款人的捐款金額、累計捐款金額、已使用金額,再對應到項目中的受助情況,每一筆善款幫助了哪位小朋友、和多少位捐贈人共同幫助了這位小朋友、他的病情信息以及救助情況。
愛佑自有募捐小程序“愛Love佑”平臺上的個性化捐贈反饋
也正是基于愛佑在自有募捐小程序上的成功嘗試,才有了此后與騰訊進行數據打通的基礎。愛佑將來自騰訊公益平臺的每一筆訂單編號,在自己的數據平臺中匹配到具體的受益人身上,包括訂單金額、支出金額、剩余金額、幫助的受益人、受益人病情、目前治療情況等信息,脫敏后反饋給騰訊公益。
騰訊公益再根據訂單編號找到對應的捐贈人,將愛佑統計好的每筆訂單的受助反饋,以圖片的形式推送給捐贈人。這樣的個性化捐贈反饋,會根據善款不同的執行周期,大約每個季度會推送一次。
2022年3月,在與騰訊SSV技術團隊對接好數據和技術后,具象化用戶反饋功能逐步完成開發并在5月上線。用戶在騰訊公益平臺為愛佑慈善基金會的醫療救助類項目捐款后,就可以在捐贈善款執行后收獲一條專屬于自己的反饋推送。
愛佑兒童醫療救助項目在騰訊公益平臺推送的具象化用戶反饋
二、愛佑做對了什么
這一次,推動公益數字化創新,為什么是愛佑?
“公益行業特別需要信任。愛佑從成立之初一直堅持公開透明,而且騰訊公益也很注重這個理念,我們與騰訊公益達成一致,開始合作。”愛佑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叢志剛告訴《社會創新家》。
愛佑與騰訊公益此次的一對一個性化捐贈反饋合作,是雙方的數字化技術在公益領域的一次聯合創新嘗試,但更深層次體現了,雙方在讓善款使用更透明、項目反饋更及時、用戶體驗更好的看法上高度契合。
愛佑過去做對了什么?
數字化建設一直是愛佑的重要工作,它的根源在于“公開透明”的初心。從成立之初,愛佑就把公開透明刻在基因里。十多年來,經過“辦公自動化—流程在線化—業務數字化—基金會數據化”的不斷優化,如今進入全面數據化時代,把數據的顆粒度細到每一位捐贈人與受助人。
2006年,愛佑就使用線上軟件與醫院遠程傳輸患兒資料,便于項目執行的數字化管理。2011年愛佑開始組建信息化團隊,搭建整套的OA辦公系統,實現業務全流程在平臺上跑通。
2017年,愛佑開始嘗試運用數據技術來再次為公益項目的目標可量化、結果可度量做助力。要用好數據,前提是組建數據倉庫,在各個系統內統一語言。例如,“先心病”,與愛佑合作的六十多家定點醫院,各家對于先心病的數據標簽都不完全一樣。數據的標準不一致,系統就很難完全應用起來。最終,愛佑從0到1,搭建了439個各類數據字典,每個字典的數據條目數量就更龐大了。每一個數據的標準定義是什么、字段結構是什么樣的,技術團隊逐一梳理制定,最終,實現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能與不同合作醫院達到數據層面的高效溝通。進而,讓大數據真正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發揮作用。
2018年8月,愛佑在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的支持下,開發上線項目救助情況的區塊鏈公示平臺,構建更為精細的捐贈人數字化管理。每一筆錢是怎么花的?每一筆項目支出跟捐贈人的支出又是如何匹配上的?在平臺上,捐贈人的每一筆善款與機構的每一筆公益支出都清晰列出。而區塊鏈的特點是,數據一旦上傳、無法再次修改,捐贈人在監督善款使用時,對機構更加信任。
不論捐贈金額大小,每個捐贈人都會擁有一個專屬賬戶,捐贈人可以隨時登錄平臺,在線查看自己的善款去向。
愛佑對于基金會的運營、公益項目的開展,追求的是“目標可量化、過程可監控、結果可度量、效果可持續”的理念,這決定了在機構的建設上,愛佑愿意將更多成本投入到數字化布局上。
目前,愛佑的技術力量來源于自身團隊和外部力量的多重合力,也有愛佑從項目、籌款到財務、運維各個團隊的共同努力,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對業務數據、捐贈數據、財務數據進行數字化管理。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公益項目,不斷提升公開透明度,是愛佑一直堅守的初心。
三、如何進一步推動行業公開透明
在具象化用戶反饋功能沒有上線之前,用戶在騰訊公益平臺為愛佑的項目捐款,可以在自己的捐贈記錄中或者通過機構推送的反饋消息查看該項目的整體執行情況。例如,捐贈的是A項目,需要進入到A項目的頁面里,再進入項目進展模塊,在該模塊里捐贈人會看到善款的整體收入與支出,以及救助患兒名單。
連續四年以月捐形式支持醫療救助項目的小卓,對這一新功能有著很深的對比體驗。
一直希望盡自己所能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小卓從參加工作的第二年起,每月通過騰訊公益進行捐贈。
作為長期月捐人,小卓熟悉平臺上的各項功能,她會不定期地到項目頁面里,看看公益機構對項目善款的使用披露。
今年6月,小卓第一次收到來自愛佑的“個性化反饋”。她對《社會創新家》感慨說:“第一感受是很驚喜,因為能直接看到我的捐贈對應的受益人情況。雖然以往會關注項目的進展和善款使用,比較清楚地了解項目的運營進展,但這樣的反饋是針對我個人的,就會格外覺得自己的善意被重視了,體驗會更好。”
互聯網公益興起后,公眾參與公益的模式呈現個性化與場景化的趨勢,互聯網募捐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了一種非常便捷的參與方式。網絡捐贈用戶會更加注重善款的用途與效果,捐贈人希望了解到自己捐出的善款在什么時間,花到了哪里。
互聯網捐贈人本身的需求與平臺可以提供的功能疊加在一起,促進公益行業更加公開透明,也要求公益組織將捐贈管理做到更細更深。愛佑對項目業務數據和捐贈數據的數字化管理,通過能夠實現捐贈人個性化反饋“C端臺賬”,可以向小額、網絡捐贈人們也清晰展示每一筆訂單的受助情況,進而提高基金會的公開透明度。
愛佑捐贈人管理系統中的資金流向軌跡桑基圖,能清楚的展示每一筆善款在機構內從入到出的整個軌跡
但受信息保護機制的影響,公益機構無法獲知第三方平臺的用戶信息,這也導致公益機構不能直接觸達用戶,為其提供一對一的善款使用進展等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
愛佑慈善基金會與騰訊公益的捐贈人反饋合作是一次基于對促進公益行業走向更加公開透明的共識,打通雙方的技術數據平臺,構建更加完善的捐贈人服務體系的創新嘗試。
“我認為這次與騰訊公益的合作,有著比較深刻的意義。如果整個行業的透明度與信任問題解決得更好,將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社會上對公益行業的支持力度也就更大。”叢志剛對《社會創新家》說。
內容來源于社會創新家(麗雅、小卓為化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