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年夜飯預制菜如雷貫耳、兔年開市A股預制菜“開門紅”,一邊是中消協發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論熱點提及“預制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存在侵權隱患”。火熱近三年的預制菜,似乎仍在大眾消費者和投資人心里“反復橫跳”。在疫情退卻、消費向暖、餐飲復蘇的大背景下,“出道即巔峰”的預制菜,正在走向它的第一個分岔口。凱聯資本撰寫并計劃于2023年2月底在以預制菜為主題的線下閉門會上發布的《中國預制菜行業研究報告》厘清了預制菜概念本質、復盤其發展歷程、剖析其需求現狀、呈現其供給情況,并提出終局展望和投資建議。本文節選該報告的核心觀點為您解答以下關鍵疑問。
回看預制菜行業近三年的“出道路”,凱聯資本觀察發現,自疫情初期便悄然走俏,伴隨2021年味知香、千味央廚的上市牽動眾多投資者心弦,并緊跟2022年春節預制菜禮盒、趣店羅敏在抖音直播間一分錢搶酸菜魚、王志綱專家在東方甄選直播間說預制菜是豬狗食等熱搜事件屢次“聲名大噪”,如今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自己理解的預制菜,真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預制菜”。
然而,預制菜究竟為何物?哪些人在吃預制菜?以餐飲企業為主的B端和以消費者為主的C端對預制菜的需求有何差異?哪類預制菜供應者有望脫穎而出?接下來,凱聯資本與您一同探究。
一、預制菜為何物?本質是食品,核心是菜肴
1、預制菜是餐飲服務“初加工”向食品工業“深加工”的必然產物
凱聯資本認為,隨著技術進步和需求升級,餐飲與食品相向而行,預制菜應運而生。作為餐飲和食品加工融合發展的產物,預制菜本質是通過規模化食材和配方,將餐飲制作環節標準化,并使菜品制作全流程從后端(B端餐廳、C端家庭廚房)轉移到前端(食品加工企業)。因此,預制菜行業本質上屬于食品加工行業,核心是餐飲端的菜肴。
據凱聯資本調研發現,廣義預制菜是以農畜禽水產品等毛菜、肉類、水產類等為原料,配以調味品等各種輔料,進行集中生產,經預加工(如分切、 攪拌、 腌制、滾揉等),再采用速凍或真空等加工及保鮮技術保存/運輸及銷售的一系列產品。包含預制食材、預制半成品菜和預制成品菜。
凱聯資本調研發現,狹義預制菜屬于廣義預制菜的細分類別,主要差別在于已經將食材搭配組合深加工成了一盤只需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簡單烹飪或直接加熱即可食用的“一盤菜”,更強調“菜肴”的內核。
2、以肉、水產為食材的預制菜產品是最大的市場機會
既然預制菜是菜品的延展,那自然與各式餐飲密不可分,且不說西餐、日韓料理、東南亞菜都有諸多細分類別,僅就中餐而言,就擁有八大菜系和數以千計的菜品。一家中餐店SKU通常在100以上,背后對應的物料有上千種,而每一種物料按照加工程度的不同會存在多種預制菜的產品形態。凱聯資本認為,這決定著預制菜行業將分化出眾多細分市場,有望在多個細分品類產生代表企業。
據凱聯資本調研發現,目前,油炸煎餃/西式烘焙等面點類、裙帶菜/香芋等蔬菜類、生腌牛肉/小酥肉/咖喱雞等畜禽肉類、小龍蝦/酸菜魚等水產類均出現像“千味央廚、立高食品、蓋世食品、彭記坊、味知香、美好食品、龍大美食、國聯水產等代表企業。
凱聯資本認為,長期來看,以畜禽肉、水產為主要食材的菜品更容易預制化,也更有潛力出現預制菜大單品,也更有可能成為市場競爭激烈的細分菜品。
以上內容為凱聯資本所發布的《中國預制菜行業研究報告》內容節選,如需閱讀報告全文請關注凱聯資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