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集聚和培育更多青年人才,宣城舉行。宣城市委書記李中,團省委書記陳明生,團省委副書記竇賢琨,省文明辦副主任王芳,宣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朱立軍,宣城市政府副市長汪侃,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等有關部門領導出席活動。省內高校團委、就業部門負責同志,長三角高校教師、學生代表,宣城市市直、各縣市區相關單位負責人,共370余人現場參加會議。活動同步進行了網絡直播,觀看人次超過330萬。
宣城市委書記李中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是攜手高校、企業,為廣大青年學子英才提供多元的實踐平臺、優質的就業崗位、周到的創業扶持,努力打造育才引才、聚才成才的“強磁場”。他表示,當前,宣城正錨定“追趕江浙、爭先江淮”目標,全力建設區域型人才強市,加快打造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對人才的期盼渴求前所未有。宣城有人才想象中的江南風光、期待中的發展平臺和對比中的給力政策,熱切期待更多高校畢業生走進宣城、留在宣城、熱愛宣城,成為宣城城市發展的“合伙人”。他強調,宣城將給予莘莘學子、四海英才最高禮遇、最大誠意、最優政策。只要人才來,只要宣城有,宣城都給,一定會讓各類人才在宣城遇見更好的自己。
陳明生在致辭中指出,也是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對青年工作帶來重要機遇的創新之策。他強調,讀懂時代、讀懂中國,最好的方式是實踐,最好的課堂是基層。廣大青年學子要樹立最堅定的信念,高揚理想之帆、堅定愛黨之情、樹牢報國之志,永遠跟黨走;要激發最頑強的奮斗,恒于求知、勇于創新、勤于實踐,奮進新征程;要投身最壯麗的實踐,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基層這個大舞臺上一展才能、一展所長,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服務人民。各級團學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大力推進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厚植大學生愛皖、留皖、建皖情懷,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
活動現場,宣城市委書記李中,團省委書記陳明生,省文明辦副主任王芳,省教育廳思政處處長王后林,宣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朱立軍,宣城市政府副市長汪侃,省委宣傳部宣傳教育處三級調研員朱珠等共同啟動2023年安徽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并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代表授旗。
活動中,還對2023年第一批宣城駐高校人才工作站、高校在宣實踐基地進行了集中授牌揭牌,介紹了宣城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頂崗實訓基地建設有關情況,向2022年安徽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和長三角專項優秀團隊、優秀調研報告獲獎團隊和個人進行了頒獎,發布了安徽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鄉村振興專項區縣、村鎮提升鄉村振興需求清單。部分長三角高校教師、學生志愿者,實踐實習實訓學生和單位代表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同時,會上還隆重推介了《關于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即“宣十條”。“宣十條”著眼人才最關心、最迫切的安居保障、薪酬補貼、教育醫療等需求,拿出贈送住房產權、給予購房補貼、給予租房補貼、提供人才公寓四種優選方案,如對重點產業企業新引進本科以上學歷人才、技師以上技能人才,按50-100m²的標準面積贈送住房產權,或給予2-30萬元安家補助費,讓人才來宣安居安心。為各類人才提供薪酬補貼,對新引進的專科以上學歷人才,給予為期3年,最高4000元/月工資外薪酬補貼,讓人才干一份工作拿兩份工資。開辟人才子女就學、醫療保障綠色通道,讓人才享優質服務、無后顧之憂。“宣十條”含金量十足、含情量十足,釋放出宣城求賢若渴、惜才如金的強烈信號,也展現出宣城廣納英才、聚而用之的信心和決心!
活動當天還舉辦了宣城市校企洽談對接會、重點產業人才引進百校云聘會,并分成7組前往縣(市、區)實地調研重點企業和“三實”教育基地等。校企洽談對接會主要圍繞人才引育、項目合作、成果轉化等方面,現場組織45家企業與30所高校進行現場對接洽談。面向長三角高校畢業生舉辦重點產業人才引進百校云聘會,按照我市“2+3+4”產業和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分類,同步開設6個直播間,由企業進行直播帶崗,提供各類人才崗位1019個,線上35.83萬人次參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