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即將結束。回顧港股走勢,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今年以來均呈下跌態勢,期間累計跌幅均超3%。而南向資金卻積極搶籌,同期凈買入港股超1100億元。面對即將到來的下半年,港股市場將如何演繹?哪些領域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多因素導致港股下跌
(相關資料圖)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6月28日收盤,恒生指數期間累計下跌3.08%,報19172.05點;恒生科技指數期間累計下跌3.07%,報4001.97點。盡管港股市場主要指數年內出現下跌,但南向資金仍積極布局,期間累計凈買入額為1104.99億元。
對此,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港股市場承壓,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均出現下跌。事實上,與A股相比,港股市場受到海外因素的擾動更大。具體來看,一方面,美聯儲年內加息路徑不明確,海外流動性趨緊對港股構成擾動;另一方面,隨著美國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和歐洲國家陷入“技術性衰退”,市場擔憂情緒升溫,港股市場持續承壓。
中航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海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以來,港股整體呈寬幅震蕩走勢。從影響因素來看:一是歐美央行加息帶來全球流動性緊縮和歐美股市大幅震蕩,對港股具有傳導效應;二是地緣政治沖突、歐美銀行業危機等風險因素對港股走勢形成一定沖擊。年內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1100億元,市場依然看好港股的長期配置價值。”
“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主要由于香港市場的估值相對較低、市場活躍度高以及港股市場中的龍頭科技股表現突出等因素。”黑崎資本高級研究員曾盛對記者表示。
眾機構熱議港股下半年走勢
港股下半年的行情將會如何?陳靂認為,展望下半年,港股還將保持韌性,有望企穩回升。中國經濟穩步增長的趨勢較為明確,國內宏觀經濟復蘇對港股市場構成基本支撐,再加上互聯互通制度不斷優化,持續改善港股市場流動性,港股有望保持韌性。
鄧海清表示,下半年港股有望走強,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歐美央行加息步入尾聲,對流動性和估值的影響減小。二是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可期。國內消費持續回暖,有望繼續帶動經濟復蘇。近期,國際組織紛紛上調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6月7日發布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再次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4%;此前一天,世界銀行也發布了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6%。在此背景下,下半年港股有望迎來更好的表現。
“6月份美聯儲暫停加息后,美元匯率也可能出現回落,港股市場有可能在估值和情緒修復的雙重驅動下出現回暖。”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內經濟修復以及美聯儲加息暫緩的環境下,港股市場下行空間有限。
曾盛表示,未來兩年內南向資金的流入或繼續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同時,香港市場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平臺,將繼續吸引來自全球的投資者。
科技板塊獲多家機構看好
對于下半年港股市場投資機會,多家機構表示看好科技等板塊。
陳靂建議,關注兩個方向的投資機會,一是科技互聯網行業,包括具有業績支撐的龍頭企業;二是分紅率高的低估值國企。
鄧海清表示,下半年港股市場有“四大紅利”:第一,數字科技紅利,數字經濟將是市場的長期主線。第二,高端制造紅利,包括C919大飛機產業鏈在內的高端制造和科技創新產業。第三,消費復蘇紅利,消費場景恢復,企業持續“回血”,居民旅游出行活躍。第四,地產回暖紅利,更多的房地產政策值得期待。
曾盛認為,隨著數字化和科技創新的不斷推進,科技板塊仍然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在政策支持下,科技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此外,新能源、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增長。
國泰君安證券建議,在國內政策預期升溫以及美聯儲停止加息的窗口期,關注恒生科技指數及互聯網零售板塊等。以全球視野審視港股中長期機會,順應全球景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