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持續發展的中國”,與會嘉賓就中國持續發展的動能與前景、機遇與合作,以及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等八大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充分體現了各界對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的關注和期許。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受邀參會,并在“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分論壇中,分享了伊利引領中國奶業綠色發展的三大舉措。
奶業橫跨一、二、三產業,從飼草種植、奶牛養殖、產品加工到終端銷售都涉及碳排放。對此,伊利股份堅持以產業協同為路徑推動全產業鏈減碳。在上游,伊利推行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種養一體化”生態農業模式,讓飼料種植和奶牛養殖緊密銜接,牧場周邊,一片片紫花苜蓿、燕麥旺盛生長,它們不僅是奶牛的優質口糧,還有著強大的固碳能力。在中游,伊利啟動“碳足跡+水足跡”的“雙足跡”核查,并先后打造5家零碳工廠,累計41家分子公司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在下游,伊利推出5款“零碳產品”,引領低碳消費新風尚。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近年來,伊利股份不斷加強在生物育種、飼草種植、奶牛養殖、包裝材質等方面的技術升級和工藝革新,以科技創新帶動綠色轉型。例如,在產業鏈源頭,伊利股份突破降低奶牛碳排放量的育種基因編輯技術,為培育低碳核心牛群奠定了基礎;伊利還通過提高奶牛飼料轉化率,在保障奶牛營養需求的同時,降低奶牛的甲烷排放,實現源頭減碳。
以數字轉型為動力,在業內,伊利股份率先啟動數字化戰略,并推動構筑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的產業增長極。例如,在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低碳環保技術最先進的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伊利股份用數字技術管理奶牛的“衣食住行”,奶牛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應用物聯網技術,牛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可以實現自動調節,當牛舍溫度超過18℃時,牛舍內風機將自動開啟降溫,當溫度超過22℃時,AI精準噴淋也會感應牛只位置自動進行噴淋,當牛舍內溫度低于5℃時,將自動關閉卷簾,保證牛舍溫度。
最后,張劍秋表示,可持續的能力是企業未來領導力的表現。未來,伊利股份將持續探索氣候治理與全鏈減碳的方案,加快產業協同、科技創新和數字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