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近期醫療板塊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強勢,不僅指數層面有所體現,眾多醫療類上市公司更是紛紛發布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報告,這明顯標志著整個行業的回暖態勢。其中,港A兩市,醫療器械概念股呈現出集體爆發的態勢,醫療耗材、醫美、醫療設備、CXO等多個細分板塊均有所斬獲,展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醫療器械股全線反彈,行業規模最大——醫療器械行業ETF(159883.SZ),及醫療器械ETF(562600.SH)均呈現持續上行趨勢,根據5月9日早盤數據顯示醫療器械指數ETF(159898)早盤單邊上行,半日漲幅1.06%,成交額超1100萬元。市場分析稱,從近5年視角來看,醫療器械板塊均處于歷史估值低位。
醫藥行業作為內需行業具備逆經濟周期的特征,而且,今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部署,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落地,因此國內醫療設備更新也迎來加速度。
自4月下旬起,湖北、廣東、江蘇、浙江等多地先后公布醫療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
衛健委聯合其他七個部門在5月6日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至2025年末,全國重癥醫學床位應達到每十萬人擁有15張,其中可轉換為重癥醫學的床位需達到每十萬人10張,同時要求相關醫療機構的綜合ICU床醫比應達到1:0.8,床護比應提升至1:3。
該政策的發布對醫療設備行業未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國產醫療設備領域的頭部企業,憑借其制造成本降低和產品技術上的優勢,有望在這個市場中獲得更多的份額。
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經理葛蘭在一季度報中曾力挺以創新驅動的相關醫藥產業鏈。她強調,醫藥創新作為企業布局的關鍵方向,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構成部分,隨著2023年化藥、生物藥、中藥創新藥申請上市數量的不斷增長,預計2024年將迎來創新藥獲批上市的高峰。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導有望激發更為健康、持久的研發周期,其中潛藏著值得投資者提前布局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