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吸引數百位業界同仁、高校師生及投資者參與,為數字金融相關投教活動的開展探索了新的路徑,積累了成功經驗
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金融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證券基金行業在此浪潮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種種新的挑戰。
10月24日,“聚焦五篇大文章,投教助力金融強國”北京站暨“2014年世界投資者周”活動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行,活動圍繞“數字金融”主題,通過數字金融“成果展”和“專題分享會”,探索數字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
本次活動由北京證券業協會和財聯社主辦,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學術支持單位,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中銀證券、信達證券、國都證券、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建信基金、鵬揚基金、國壽安保基金、中金財富投教基地、華泰證券投教基地、山西證券投教基地、東吳證券投教基地、中信建投證券投教基地、華林證券投教基地等聯合主辦,吸引數百位業界同仁、高校師生及投資者參與,為數字金融相關投教活動的開展探索了新的路徑,積累了成功經驗。
數字金融成果展: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
何為數字金融?簡而言之,數字金融是指通過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務。數字金融的發展,不僅能夠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降低成本,還能夠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增強金融服務的個性化和精準性。同時,數字金融也是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助于金融服務覆蓋到更廣泛的群體,特別是那些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觸及的小微企業和個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數字金融將繼續在金融領域發揮其重要作用,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金融機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型。參與本次活動的金融機構通過視頻、展板和折頁等形式展示數字技術在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為用戶帶來更加個性化和便捷的體驗等方面的實踐成果,吸引相關專業的師生駐足觀看、互動交流。
在數字金融成果展中,證券行業和基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成果尤為引人注目。這兩個行業正通過金融科技的力量,重塑服務模式和運營流程,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強用戶體驗。
證券行業正經歷著從傳統經紀業務向全面財富管理服務的轉型。數字化轉型使得券商能夠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提供個性化的投資建議和自動化的交易服務。基金行業則在數字化轉型中更加注重數據的分析和應用。
數字金融前沿分享會:洞見與展望
數字金融作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全球范圍內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當前,世界各國的金融科技投資增長穩健,大模型、大數據等領域成為發展熱點。展望未來,數字金融將圍繞構建數字金融生態圈,由技術導向向場景、需求導向轉變,塑造全新的互聯網生態體系,而基于金融行業海量數據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將成為金融行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隨著金融科技和服務場景的深度融合,多元智慧服務價值將更加凸顯。
“數字金融未來展望”專題分享會匯聚行業一線大咖、技術專家和學者,共同研討數字金融的最新成果,以及對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來自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及中央財經大學的師生濟濟一堂,共同聆聽這一難得的行業前沿分享。
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劉志東教授首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劉院長在致辭中詳細介紹了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卓越成就,強調了學院與金融行業的緊密聯系和深厚淵源。劉院長還介紹了學院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計算金融等前沿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優勢,以及學院教師在金融智能決策、金融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突出研究成果。他期待與會的專業人士和師生能夠通過這次分享會,深入交流思想,共同探討數字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為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北京證券業協會負責人致辭表示,協會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新“國九條”部署要求,積極組織轄區金融機構謀劃譜寫金融“五篇大文章”開展深入的研討,本次活動與“2024年世界投資者周”的主題不謀而合,協會希望通過舉辦“數字金融”成果展及專題研討分享活動,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匯聚轄區乃至行業智慧,讓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和中央財經大學的師生共同探討,產學研共進,相互借鑒啟發,推動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青年學生是金融行業未來的建設者、資本市場未來的參與者。活動面向中央財經大學莘莘學子,展示了來自全國證券基金行業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智慧成果,必將進一步豐富同學們對資本市場新質生產力的理解和認知,助力首都證券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金融強國。
財聯社副總編輯王全寶致辭表示,北京站是財聯社“聚焦五篇大文章,投教助力金融強國”活動的第五站,期待通過數字金融的行業高水平展示和研討,展示國內數字技術在金融機構中的前沿應用,并與業界學界專家共同探討數字金融未來發展的前景與挑戰。
主旨演講環節,劉志東院長發表題為“數字金融賦能金融強國建設”的發言。他指出,數字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基礎和動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要做好任何一篇大文章,都離不開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有力支撐。劉院長認為,中國的數字金融創新走在世界前列。我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數字金融的業態,塑造了移動支付和大科技信貸等領域的突出優勢;打造了多元化的數字金融創新主體,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從錯位競爭走向融合發展,共同在合規前提下守正創新;構建了扎實可靠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體系。中國數字金融的國際影響力逐漸形成,但還缺少從0到1的重大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創和研發能力距離發達經濟體還有明顯差距。
有鑒于此,劉院長對我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提出若干政策建議,包括構建適配數字金融強國的常態化數字金融監管框架、面向全球市場進行數字金融強國建設、設立數字金融創新試驗區等創新機制、攻關數字金融核心關鍵技術、鍛造強大的數字金融人才隊伍等五個方面。
劉院長的發言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關于中國數字金融發展全面而深入的視角,得到與會者的強烈共鳴。隨后,業界的一線專家就數字金融在券商、基金等領域的應用實踐進行主題分享。
中國銀河證券數字金融中心負責人宋海洋分享了中國銀河證券財富管理業務的數字金融實踐。銀河證券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以解決客戶需求為出發點,推進金融科技成果與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雙向融合”。
服務客戶方面,中國銀河證券面向個人客戶打造智能交易工具、構建智能交易生態:將專業機構用的量化交易系統,通過場景化、產品化、標準化設計后,提供給中小投資者使用,幫助客戶盯盤,自動完成交易;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投資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面向年輕客群推出更加智能化、個性化、有溫度的投資平臺。
賦能內部效率提升方面,中國銀河證券充分發揮總部的數據、運營能力,分支機構的客戶服務能力,協同開展公司客戶的數字化經營,實現更高效的客戶運營和轉化;幫助員工完成一系列耗時的中后臺工作,例如產品研究、客戶收益分析、配置方案撰寫等,員工能進一步優化產出附加值與投入時間的比例,將80%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更高附加值的新客開拓、客戶關系維護等工作上。
最后,宋總提出了當前券商財富管理數字金融創新面臨的三大挑戰:傳統業務和金融科技的雙向敏捷融合、數據治理要考慮業務需求一致性、合規風控與數字金融業務創新的平衡等,希望引發業界和學界的思考與探索。
中金財富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執行負責人朱虹以“券商全敏捷數字化轉型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朱總介紹,中金財富的數字化轉型聚焦于“客戶增長”及“投顧產能提升”,旨在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業務的跨越式增長。中金財富在過去三年里投入了數億的數字化成本,進行了組織架構的全敏捷轉型,釋放敏捷化組織新動能。中金財富在技術架構方面進行了升級,落地中臺化財富管理架構,以用戶體驗為導向建設系統,并建設投研顧銷一體化平臺支撐買方投顧業務轉型。
朱總認為,要建成全敏捷組織,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最根本的還是組織上的轉型,包括組織方式、思維方式、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為此,中金財富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比如,借鑒互聯網公司的經驗,打通信息技術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壁壘,雙方密切配合,實行OKR考核,快速響應和交付,等等。
通過這些實踐,中金財富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也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示范。
基金公司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建信基金金融科技部總經理方清林分享了建信基金的做法。建信基金的數字化轉型體系,核心在于其數據采集、存儲、調度、治理、服務全技術體系的數據中臺。依托這個中臺,建信基金實現了投研、營銷、風控、運營、管理經營的全流程數字化。
投研方面,建信基金搭建了將數據集成、因子挖掘、投資模型、策略配置和多策略融合為一體的量化投研體系,在提升量化研究質效的同時,有效地促進投研聯動。
營銷方面,建信基金建設渠道CRM系統,借助數字化能力,分析客戶行為特征,洞察差異化需求,將適合的產品或服務以合適的渠道傳遞給客戶。
風控方面,建信基金構建了包括事前風險識別、事中風險監控、事后風險跟蹤處置的全生命周期智能風險管控機制。
運營方面,建信基金以端到端的方式建設運營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促進業務從“人找事”向“事找人”轉變,以生命周期管理為主線建立產品運營體系。
管理經營方面,建信基金建立管理駕駛艙和多層級戰略管理儀表盤,驅動管理決策數字化。
大模型是數字金融研討的熱點詞匯之一。財躍星辰副總裁萬軍在現場分享了金融垂直領域大模型的進展及適用場景。
萬總介紹,財聯社從2023年三季度開始嘗試將AI應用于新聞采編業務,通過AIGC的方式賦能新聞采編業務,沉淀了一批AIGC商業化的產品和工具,如公告智能稿件、互動平臺智能寫稿等,內容準確度達到98%,生產效率從小時級達到分鐘級提升。
就金融行業使用大模型的應用場景而言,財躍星辰可提供一攬子方案,基于財躍大模型底座,構建滿足金融機構不同需求的專業智能體開發,包括效率提優、協同賦能、工作陪伴以及安全合規等方向,圍繞金融機構不同的業務場景,包括智能資訊、智能投研、智能投顧、智能審核等業務需求,設計有效的專屬工具完成落地的需求。
主持人: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荊中博
在最后的圓桌討論環節,建信基金金融科技部總經理方清林、嘉實基金數據科技部總監汪松良、中金財富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執行負責人朱虹、華夏基金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李雷、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投資系副教授陳暮紫、財躍星辰副總裁萬軍等嘉賓就數字金融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大家普遍認為,數字金融的創新發展是整個行業的共識與重要方向,金融機構正不斷加大投入,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以適應這一變革趨勢。
在大模型技術的應用方面,雖然最初的神秘感已經逐漸褪去,但其在金融領域的實際價值和應用潛力得到了廣泛認可。大模型不僅在金融分析、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其強大的輔助能力,而且正在成為金融行業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數字金融的產學研合作方面,嘉賓們強調,基礎研究是推動數字金融創新的基石,高校和研究機構在理論探索和技術創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期望這些機構能夠與業界更緊密地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特別是在具體的業務場景中,提供更多實用的解決方案。
隨著數字金融成果展和專題分享會的圓滿落幕,我們見證了數字金融最前沿的創新和實踐。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數字金融的強大潛力,也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寶貴的洞見。參與者們的熱情交流和深入討論,進一步證明了數字金融在推動經濟發展和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來,我們期待這些技術和理念能夠轉化為更多的實際應用,為用戶帶來更便捷、更智能的金融服務。同時,我們也堅信,通過持續的探索和合作,數字金融將繼續引領金融行業的變革,助力中國建設金融強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