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金融板塊持續創下新高后,科技股吹響進攻號角,午后機器人概念拉升,截至截稿,宇樹機器人指數漲幅達1.94%,盤面上,中大力德觸及漲停,江蘇雷利漲超5%,恒工精密、美力科技、兆威機電、鳴志電器跟漲,滬指盤中再創新高,兩市成交額半日突破萬億元。
盡管二季度機器人板塊較之前熱度出現降低,但我們也可以看見,機器人持續迎來新突破。
如2025年7月7日,根據浦東發布,智元發布了哪吒機器人靈犀X2-N,該款機器人能在輪式和足式之間自由切換,同時擁有更豐富的情緒表達能力,能夠通過與人類語音、表情、動作、情緒、行為等交互互動,協助滿足人類的功能性或情感類需求。
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進展。Neuralink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言語皮層植入,直接解碼無聲的“意圖言語”。
方正富邦基金經理李朝昱稱,中長期角度依舊十分有信心。因為這個板塊的長期成長性和產業邏輯都是十分確定的,是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對此我分幾點講講我的看法。
首先是人形機器人板塊在未來數年高景氣度,特斯拉2022年10月公布其第一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原型機至今已經有接近3年時間,在此期間,人形機器人的軟硬件技術經歷了快速的迭代和發展,靈巧手,絲杠,減速器,運動控制等環節逐步成熟,為人形機器人在工業以及特定極端條件下落地應用創造了可能。2025年特斯拉,figure等國外領先的頭部機器人本體廠商均給出了未來3年的出貨指引,CAGR達到10倍,2025年或將是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元年,考慮到成熟狀態下2w美金左右一臺的價格,未來全球人形機器產業有望達到數萬億元,長坡厚雪,產業發展趨勢確定。
其次,人形機器人是AI浪潮下有望最先落地的應用場景之一,自OpenAI于2022年末發布chatgpt以來,人工智能以及多模態大模型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并帶動了以GPU,數據中心,光模塊等算力基礎設施的快速投入,大模型也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在經過2年左右大量的capex投入之后,大模型的訓練和智能化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市場迫切的希望看到切實的落地場景,以達到企業ROI的要求。而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和大模型的載體,有望成為最快落地的應用場景之一。
再次,中國企業具有比較優勢,中國的高端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里具備顯著的比較優勢。首先,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了從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完整閉環,同時擁有最完善的物流網絡配套和充足的能源供應。其次,在政策與資本多年協同支持之下,中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特色鮮明的制造業產業集群。最后,中國在過去20年培養了大量的高端技術人才,工程師紅利明顯,在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雙重驅動下,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從人力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的轉型。因此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短期內難以被撼動,人形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勢必會為供應鏈上的中國制造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除了供應鏈,像宇樹,智元等國內的頭部機器人本體廠商也發展迅速,將來有望復制新能源產業的成功。
最后,國家戰略政策持續加碼。人形機器人被視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集成人工智能、新材料、精密制造等尖端技術,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已被中國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成為未來產業布局的核心方向之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 “具身智能” 納入國家戰略,明確其作為未來產業的培育方向,甚至是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在國家頂層設計之下,北京,上海,廣東等各地也積極響應,紛紛出臺3年行動計劃和百億規模產業基金,確保產業的發展政策和資金支持。因此,人形機器人的國家戰略地位已從技術儲備轉向產業化加速階段,政策通過 “頂層設計 + 場景驅動 + 資金扶持” 三維聯動,推動其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中短期來看,李朝昱認為,在經歷了上半年的快速上漲之后,機器人板塊需要更多的冷靜思考,未來需要工業場景訂單的逐步落地和類似T這種產業鏈中核心企業的產品成熟迭代才能形成新的催化。
人形機器人技術持續突破,其巨大的應用潛力終將轉化為現實的市場規模和經濟價值,盡管這將是長期且充滿波折的產業變革過程,但科技發展浪潮終將引領變革,如果您也看好人形機器人在不斷演進過程中的投資機會,可以多多關注機器人板塊的后續發展。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