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鄭爽、張哲瀚禁當主播。11月23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主播警示名單。除了主播,名單里還有顯眼的三位藝人。而這也是違法失德藝人首次納入網絡主播警示名單。
“嚴禁轉換陣地,曲線復出……”同時出現在當天另一份重磅文件中,至此,無死角阻斷違法失德藝人的后路,在市場上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閉環。
直擊痛點,切斷后路,娛樂圈治理再次升級。當天早些時候,中央網信辦印發文件,進一步加強娛樂明星網上信息規范。
文件囊括大量未曾有的細節:營銷號帶節奏?分級管理,實時監測,動態預警。飯圈“明爭暗斗”?不得挑動粉絲群體互撕謾罵、攻擊對立,或刺激誘導粉絲群體進行過度消費、非法集資、非理性打投等應援行為。
剛剛過去的這一天,或許是整頓娛樂圈又一個足夠特殊的節點:娛樂圈的整頓風暴不僅常態化,而且具體化、細節化。
違法失德藝人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別多。小作文錘出了人間失德的渣男渣女,日進斗金的明星陰陽合同無數,網紅主播偷稅漏稅,愛豆塌房,粉絲互撕,數據公司刷量控評,營銷號惡意炒作……
明星行為或者粉絲經濟一再超出法律邊界,進行大力整頓已經從上到下形成共識。誰能站在舞臺中央接受人們手中的熒光棒,應該是有高門檻的,被嚴格約束的。
翻閱過往,被捧上舞臺中央的人,得到的太多,約束甚少。犯錯成本不高,哪天栽了跟頭,也相信時間會抹平一切,大不了風頭一過,能經商可帶貨。
市場大了,妖怪多了。有粉絲的市場,就有制造流量的土壤。而這片制造出的土壤,可以加倍制造危險的財富與名利。
資本逐利,舞到了娛樂圈,嘗到了造星的甜頭,便開始狂歡裸奔。短視頻和直播平臺推波,前有“吃個桃桃”式的審丑之風,后藏劣跡藝人復出后路。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2019年的《演員請就位》舞臺上,李誠儒的點評戳破了流量的泡沫,也撕開了娛樂圈的遮羞布。
顏值即正義,流量即王道,熱搜即真理……扭曲的價值觀之下,偶像失格,并不意外。當娛樂圈搭載著資本、流量、營銷等多形態而來,甚至滋養了一條灰色的產業鏈時,也為市場真切敲響了警鐘,給監管留下了極具挑戰的新課題。
在這個勾連了太多利益共同體的畸形生態里,整頓風暴勢必從治標走向治本,只有戳中痛點,才能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