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投資提示:
2022 全年“穩增長”政策基調下,各個產業線條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契合轉型升級方向,有助引導市場預期,憑借自身良好的成長韌性與活力,具備較強的長期投資價值。落腳到中小創新型企業,順應工業化發展趨勢,避開與大企業直接競爭,專注細分、精益求精的中小創更易通過經驗積累與精耕細作穿越周期,韌性成長。本報告從行業、卡位、IPO 審核三個維度出發尋找確定性因素,挖掘北交所在輔導企業中的成長標的。
行業:聚焦戰略新興,尋求政策與市場共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長期貫穿的投資主線。就市場表現看,從“十二五”到“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跑出超額收益,但內部分化加大。鑒于產業政策著力點旨在引導而非干預,建議關注政策邊際增量確定,且是產業資本積極投向的領域。我們以區域優勢產業集群及培育方向、科創板IPO 募投方向、各領域PCT 專利申請增速為風向標,挖掘政策+產業的同向發力點。
卡位:優選進口替代,關注細分賽道龍頭。首先,低國產化率遠期空間相對明確,替代格局清晰,基于公司技術積累再迭代下的成長確定性更強。重點關注由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的產業鏈短板上的進口替代。其次,細分賽道龍頭是中小創長期專注、以創新驅動成長的自然“結果”。建議從企業業務專精程度;科技創新實力;市占率絕對水平三個方面考量。
1)業務專精企業平均經營期限10 年以上;主導產品業績貢獻度超60%;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及醫療器械、電子設備及終端等領域是專精企業IPO 的熱門方向;2)持續“增量創新”是中小創構建競爭壁壘的有效途徑。對創新能力的表征包括:研發強度在5%以上;擁有發明專利10 項以上;積極參與行業內標準制定。3)市占率處全國或全省前列。
約1000 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國內市占率超50%;制造業單項冠軍市占率需在全球前3;“隱形冠軍”市場銷售額達到全球前3,或其所在洲的第1(根據西蒙定義)。
IPO 審核:重視企業盈利水平、財務及內控規范度。根據審核規則及實踐,1)上市適格性和經營成果仍是判斷企業IPO 能否順利的主要依據;2)IPO 對企業經營規范度要求嚴苛,財務、內控缺陷及衍生的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完整等成為許多掛牌企業IPO 推進的“實質障礙”;3)監管尺度常有變化,建議結合相鄰階段終止案例的高頻發問點,主動規避具有相似情形的候選標的。經對21 年23 家終止申請企業在第二輪以上問詢問題的分類,財會信息與管理層分析、業務與技術是問詢的高發領域。從問詢細項看,“收入確認合規性、生產經營的合規性、收入可持續性、毛利率及變動是否合理、應收賬款回收風險、關聯方認定及關聯交易的合規性”的問及率超1/3,是審核關注的重點方向。
在輔導企業篩選:首要篩選條件:細分領域龍頭、行業內領先企業。具備卡位優勢的中小創往往自己定義市場,對市占率的描述側重定性分析,共篩選出74 家企業具備卡位優勢企業;第二道篩選聚焦企業專精程度、研發能力及所在行業;第三道從北交所IPO 市值及財務角度,分“盈利性”“研發型”兩大類條件,分別篩選出19 家、11 家企業。最后,建議結合企業是否處在國產替代關鍵領域及近期審核關注要點,綜合判斷企業質地。
風險提示:經濟超預期下行風險,產業政策重大變化風險,中小企業業績風險。
來源: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