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與現代相融合的舞美設計
演員們在臺上一幕接一幕地排練,任冬生就站在舞臺前一幕接一幕地調整置景與燈光,力求使舞美、燈光與芭蕾演員的表演協調一致。作為《榜樣》的舞美燈光總設計,任冬生坦言,《榜樣》比《只此青綠》更具挑戰性。因為芭蕾舞蹈組詩《榜樣》并沒有故事線,舞美設計沒有可以依托的故事脈絡。《榜樣》是一首抒情詩,“一線光”“一粒種”“一滴水”“一塊磚”“一顆釘”都是從《雷鋒日記》中提取的意象符號。因此,任冬生將這些象征雷鋒精神的元素作為舞美設計與燈光設計的依托。看過演出之后,大多數觀眾都認為《榜樣》的舞臺充滿強烈的藝術氣息,十分準確地呼應著每一幕的主題。而《榜樣》每一幕的燈光運用就如同畫筆一般勾勒出青少年芭蕾演員鏗鏘有力的舞姿。
談到設計理念,任冬生這樣說:“從《只此青綠》到《榜樣》,我都在運用中國傳統美學構圖與現代舞臺設計理念相結合。中國傳統美術的風格是寫意化的,充滿詩意的,無論是《只此青綠》,還是《榜樣》,我在舞臺構圖方面都講究留白的運用,其實留白是一種以簡馭繁,給觀眾以無限的藝術想象空間。雖然舞臺處理得很簡約,但簡約的設計蘊含著豐富的意象,我力求用鮮明的視覺形象呼應主題,對每一幕舞美的設計都緊扣主題。”
任冬生對于《榜樣》每一幕的舞美設計都有獨特的解讀。“一線光”這一幕的燈光設計運用了色彩純凈但光線強烈的光束,舞臺空間中懸浮的一顆顆圓燈匯聚成“一線光”的意象,舞臺背景則是線條明快的雷鋒剪影。第二幕“一粒種”,任冬生選取飄散的蒲公英種子作為“一粒種”這一意象的載體,與此呼應的是懸垂于舞臺后方的繩幕,每一條透明細繩的末端是一個水滴狀的小圓球,演員穿梭于繩幕之間進行舞蹈表演。第三幕“一滴水”,則將舞臺分割為上下兩個平行空間。上部空間懸掛著云頭造型的 “水滴”雕塑,任冬生帶領舞美設計團隊試驗了十幾種材質,最后以傳統材料制作成“水滴”雕塑。鍍鉻漆噴涂的雕塑具有金屬般的質感,藍光打上去,呈現出靈動的美感。第四幕“一塊磚”是唯一使用道具表演的一幕,任冬生設計的“一塊磚”是一個個魔方,這一巧妙的設計符合青少年陽光、活潑的年齡特征,同時與這一幕頗具童趣色彩的舞蹈動作相協調。第五幕“一顆釘”是總結性的篇章,舞臺背景出現了雷鋒生前工作生活的照片,同時運用密集的方孔形光束向舞臺鋪陳,象征著雷鋒精神被弘揚傳承。
采訪中,任冬生多次提到,從《只此青綠》到《榜樣》,都是在中國傳統審美構圖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藝術設計理念。雖然整個舞臺的空間關系遵循著傳統舞臺美術設計規律,但對于舞臺藝術空間的切割則更多運用了現代舞臺設計語言。
服裝設計體現簡約鮮明的藝術風格
《榜樣》服裝造型總設計陽東霖是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服裝設計師,曾在沈陽上演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服裝設計均出自他的創意。陽東霖稱贊芭蕾舞蹈組詩《榜樣》是一部大膽探索中國芭蕾創新表達的作品。《榜樣》編導從《雷鋒日記》中提煉出雷鋒精神的5個意象,形成5個篇章,運用多種舞蹈語匯進行表演。為了契合這一舞蹈編創理念,陽東霖運用簡約而內涵豐富的設計風格完成《榜樣》的服裝設計。同時,既注重演出服裝的靜態造型,又考慮動態造型效果。
“我希望將充滿青春氣息并且具有現當代審美品格的舞臺服飾藝術,傳達給每一位觀眾。”陽東霖這樣說。正如他在為《只此青綠》設計服裝之前,大量研究宋代繪畫一樣,接到為《榜樣》設計服裝造型的任務后,他查閱了與雷鋒生平相關的歷史資料,并研究青少年芭蕾的特點。《榜樣》的服裝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并且符合青少年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在兼具傳統與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的統領下,他根據每一幕的主題,對演員的舞蹈服裝進行了不同造型風格、不同色彩主調的類型化設計。他以第三幕“一滴水”為例向記者講解了他的設計理念,《榜樣》第三幕打破了以往很多舞蹈作品關于“水”的演繹方式,《榜樣》中“水”的特質并非只有柔美的展示,也有力量的象征。與此呼應,陽東霖設計服裝時,更多強調了“水”的力量感,所以選擇用更加深邃的海藍體現這種力量感。一系列藍色漸變色的運用生動體現雷鋒精神從涓涓細流匯聚成海洋的寓意。陽東霖將如此寫意化的服裝設計風格從《只此青綠》延續到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