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家北交所企業全部已經發了業績快報,部分也發了年報。
營收方面,36家企業增長率超過20% 但是考慮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業績基數很低,所以其實要40%以上增長才能說還不錯,一共有13個:同惠電子、晶賽科技、吉岡精密、威博液壓、滬江材料、豐光精密等。 50%以上才能說表現優秀,共7個:佳先股份、貝特瑞、蓋世食品、長虹能源、五新隧裝、艾融軟件、同力股份。 13家營收負增長,有志晟信息、海希通訊、常輔股份、鹿得醫療、同心傳動、國源科技、錦好醫療、恒拓開源、新安潔、華陽變速、數字人、微創光電、美之高、秉揚科技、恒合股份。 美之高、秉揚科技、恒合股份營收下滑20%以上 美之高:受疫情影響,客戶海運費上漲以及成本上漲公司上調產品銷售價格,導致海外客戶訂單減少;公司海外客戶營業收入占總營業收入 90%左右,海外客戶結算以美元為主,2021 年年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整體較去年同期下跌較多導致影響折算本幣的營業收入減少。 其實長虹能源的主要客戶也是來自海外,但公司業績卻大增。這說明,本質上還是美之高產品低端,競爭力不強,產業鏈地位很弱。 秉揚科技: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比減少,主要系客戶對壓裂支撐劑中的陶粒支撐劑、石英砂等產品的具體需求較上年調整,報告期內銷售單價較高的陶粒支撐劑產品銷售量減少所致。 從邏輯上來說,2021年油價大漲,秉揚科技應該受益。這種業績看不懂。 恒合股份:公司油氣回收在線監測收入的下降是導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降低的主要因素。該業務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游客戶暫停或延緩招標,加之疫情的反復使得已經開始的項目有所放緩,致使公司油氣回收在線監測系統總體收入有所降低,進而影響了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 同時,液位量測系統已過政策大力推動期,公司液位量測業務量有所下降,導致 2021 年營業收入也隨之降低。 恒合股份把業績大幅下滑原因推給疫情,但是2020年國內疫情比2021年更嚴重,為什么2020年業績還不錯,2021年就拉跨了呢? 推測公司很可能是為了IPO上市,精心美化了一番,現在到卸妝時刻了。原以為恒合股份可能是匹黑馬,沒想到是真的“黑”。 從扣非凈利潤來看,11家大于40%:貝特瑞、佳先股份、吉林碳谷、穎泰生物、晶賽科技、科達自控、蓋世食品、豐光精密、長虹能源、威博液壓、智新電子。 29家扣非凈利潤為負: 其中,微創光電、翰博高新、利通科技、鹿得醫療、錦好醫療、華陽變速、新安潔、數字人、通易航天、恒合股份、中航泰達、殷圖網聯、美之高、國源科技下滑超過30%。這里面很多是制造業,受到上游原材料漲價、海外運費上漲、匯率波動等影響,導致增收不增利。 利通科技:2021 年度,受全球大宗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公司主要原材料鋼絲、橡膠、炭黑較 2020 年單位采購均價分別上漲 16.73%、41.27%、41.51%,另外由于蒸汽價格上漲、用電價格上漲且不再享有疫情電費優惠、員工社保費用不再減免等因素綜合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較 2020 年下降約 7.77 個百分點。 2021 年由于內銷市場下半年整體表現低迷,使得公司全年內銷收入增速放緩,導致公司無法完全通過收入增量來抵消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 石油工業管及其總成等高毛利產品雖然保持了較高增速,但目前該系列產品收入整體占比較小,對公司整體經營利潤貢獻暫時較小。 綜上導致公司 2021 年度雖然營業收入同比上升,但凈利潤同比下降 23.22%,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降 33.44%。 華陽變速:全國范圍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新車銷量大幅下降,公司難以獲取大量訂單,導致收入下降;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公司生產產品 所需直接材料成本上漲。 萬通液壓:公司緊緊圍繞年度經營計劃,面對疫情本地爆發以及散點式爆發的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種種壓力,積極引進人才團隊、研發新產品、 不斷加大產品試制力度,積極開發新客戶,軍工產品不斷突破,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略有增長。 其中,境外營業收入及軍工產品營業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但同時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 益的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具體而言: 1、因鋼材、電費、天然氣等價格上漲,公司生產成本較上年同期有所增 加,影響了產品毛利率; 2、加大了在新領域電動缸等產品的研發,研發費用支出提高; 3、公司在軍工及工程機械領域取得一定突破,加大了包括挖掘機油缸、 履帶式起重機油缸以及軍工領域部分油缸的試制力度,該類產品生產成本較 高; 4、為了加快創新提升,公司本年度新增較多管理、技術研發、工藝人員, 導致相關費用同比有所增長。 翰博高新: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 18.05%,主要系下游市場需求增長、國內液晶面板行業不斷擴張等因素驅動導致,公司來自主要客戶京東方等的銷量大幅增長。 此外,公司開拓了部分新客戶。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3.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30.54%。 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報告期營業收入增長,受到當期匯率波動,以及疫后招工難度增加、人工工資提升、報告期不再享受社保減免優惠而導致用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影響,綜合毛利率小幅下降。 同時,為拓展新產品并實現 2022 年的業績突破,公司持續引入高端人才、加大研發投入,報告期管理費用、 研發費用等各項費用增長較多。 另一方面,鑒于成都及重慶子公司技術進步及地方發展貢獻,報告期其他收益同比增加 3,646.96 萬元。此外,報告期公司財務費用、資產處置損失等同比有所減少。 受上述因素共同影響,公司報告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變動較小,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降幅較大。 可見,從業績表現來看,北交所企業整體是比較差的。很多北交所企業規模還很小,抗風險能力較弱。 這說明,很多北交所企業所在行業市場空間小,產業鏈地位弱,質地較差,一旦外界有風吹草動業績就會受影響,長期投資價值不大。在北交所官宣后,雖然整體估值比A股企業低,但是很少公募基金建倉北交所企業,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看來,北交所股票這段時間大幅下跌,除了估值殺,還有業績殺,短期內市場很難好轉。未來一方面要看是否有新的政策紅利推出,另一方面在一季報、中報出來后,看業績是否能有改善。2022年,北交所投資確實很難。 展望未來,以下13家北交所股票業績值得關注和期待: 吉岡精密:電子電器類產品、汽車件類產品訂單增長良好 科達自控:智慧礦山行業增長勢頭良好 貝特瑞:鋰電池正負極材料前景很好 通易航天:新型供氧面罩等軍工收入可能恢復;聚氨酯車衣膜成為第二成長曲線 吉林碳谷:碳纖維市場前景良好,公司產能持續釋放 連城數控:2022年硅料價格可能下降,帶動光伏組件增長,從而推動隆基股份的資本開支 長虹能源:電動工具鋰電化趨勢持續,國際高端客戶拓展取得突破,產能釋放 富士達:軍工需求增長,產能釋放 豐光精密:半導體裝備制造類產品、工業自動化類產品、汽車類產品訂單增加,前期開發的新客戶、新項目逐步實現量產 同惠電子:新產品推出,新能源、電子、半導體等行業需求增長 智新電子:消費電子類業務與汽車電子類(含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業務下游需求增長良好 星辰科技:航空航天、軍用伺服系統需求增長 晶賽科技:石英晶振行業持續景氣,量價齊升,公司新產能釋放 來源:安福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