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轉型蔚然成風,銀行應當如何加強業務協同,加快轉型步伐?
在提出“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愿景后,光大銀行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年報顯示,2021年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27.51億元,比上年增長7.14%;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43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3%。
3月28日,在光大銀行2021年業績發布會上,行長付萬軍攜高管團隊就財富管理轉型戰略進行了重點解讀。
業內普遍認為,財富管理轉型是銀行業應對息差下行壓力的有效出路。付萬軍表示:“2022年息差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光大銀行力爭息差和去年相比保持穩定,我們有這個信心。”
這位執掌5萬億銀行資產的行長,信心究竟從何而來?或許能從光大銀行戰略發力重點中探知一二。
零售發力 做強財富管理 “財富管理轉型已是行業共識,在實際推動中我們也深刻體會到轉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需要咬住目標、堅定不懈、久久為功。”付萬軍稱。 圍繞“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愿景,光大銀行將加快零售業務、中間業務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截至2021年末,光大銀行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AUM)21224.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68%;理財管理規模突破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7%;零售客戶總量突破1.4億戶,保持可比同業前列。 在理財業務的帶動下,2021年光大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73.14億元,同比增長11.90%。其中,理財服務手續費收入39.76億元,同比增長57.90%。 在信貸資源和結構的擺布上,光大銀行還將進一步提升零售占比。付萬軍表示,預計2022年零售信貸在信貸結構中的占比,爭取在去年43.3%的基礎上再提升1個百分點。 “2022年,光大銀行將在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征程上續力前行,再上新的臺階。”付萬軍稱。 對公聯動 做大FPA融資總量 凈息差收窄是大勢所趨,銀行發力綜合金融有助于加強公司聯動,進而提振中間業務收入。光大銀行公司金融的財富管理轉型目標是向“商行+投行+資管+交易”邁進,打造投商行一體化的競爭新優勢。 “在對公業務上,鮮明地提出要做大FPA融資總量,以此提升服務戰略型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從而做大整個公司業務的資金流量,為負債端帶來持續的資金流量。”付萬軍表示。 FPA是一個綜合金融概念,即銀行為客戶提供的全部融資規模,而不單以投放對公貸款為目的。此前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曾在年報中披露過FPA指標。 光大銀行在年報中首度披露FPA指標——截至2021年末,該行FPA總量突破4.2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超1500億元。 據光大銀行副行長曲亮介紹,光大銀行以FPA為轉型引擎,做大客戶融資總量,同時優化融資結構,其中傳統信貸、債券融資、非貸非債業務在FPA中各占1/3比重。 曲亮表示,未來三項工作要繼續抓好: 第一,傳統信貸更加突出“精準支持”。聚焦擴大內需的戰略,精準支持“十四五”國家發展戰略和重點項目,滿足適度超前投資的資金需求。還重點支持兩新一重、綠色發展、普惠金融、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的融資需求。 第二,債券融資要更加突出“財富協同”。把握積極宏觀政策,靈活管理債市收益預期,拓展債券品種、客戶群體和融資總量;拓展渠道搭建“朋友圈”,精準把握投融兩端信息,進一步突出對民營企業等政策端、創新端的債券融資支持;加大投債聯動,壯大承銷能力、增強經營分銷能力。 第三,非貸非債更突出“流量價值”。要立足“交易”本位,服務實體企業全生命周期,陪伴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成長。以結構化融資等加快資產流轉,實現光大銀行由資產持有者向資產經營者的轉變,以撮合聯動實現由資金提供者向融資組織者的轉變。 背靠光大集團的綜合性金融優勢,光大銀行重點打造的開放式繳費平臺——“云繳費”實現增長突破,“云繳費”直連客戶超過1億戶,繳費金額突破5500億元,繳費筆數突破20億筆,服務活躍用戶達5.65億戶。 防范涉房風險 夯實資產質量 談及今年的資產質量走向,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表示,202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面臨挑戰,不過對于資產質量繼續保持平穩很有信心。 資產質量穩中向好,但涉房風險仍被重點提及。 “涉房風險總體可控,不會對資產質量造成重大沖擊。我們也會進一步觀察房地產行業及關聯領域的風險演化的趨勢,特別是要密切關注個別高杠桿房企的信用風險的變化情況,動態審慎計提信貸撥備,積極應對有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利的情況。”楊兵兵表示。 為防范涉房風險,光大銀行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嚴格執行房地產貸款的集中度要求,房地產貸款的規模和占比低于股份制銀行平均水平。 二是嚴格執行并表的統一授信制度,將信貸、投資、理財、代銷等業務均納入統一授信的范圍。同時審慎核定客戶的信用限額,嚴格控制單一集團及單一客戶的授信集中度,對主要房地產企業的授信規模相對可控。 三是通過前瞻性的排查以及智能預警,有效壓降了高杠桿的房企授信規模。 四是房地產貸款大部分都具有較為充足的抵質押擔保,風險管制措施比較強。 防范風險還需加強預警和行業前瞻,話語之間也透露出對房地產行業未來走勢的最新研判。 “2022年國家還是圍繞著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來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當前房地產市場遇到的狀況,我們認為只是長期趨勢下的短期波動,預計未來房地產行業會逐步趨穩。”楊兵兵稱。 談及涉房貸款的下一步策略,楊兵兵表示,一是積極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和運營;二是積極支持城市更新項目;三是合理支持優質主體+優質項目的房地產并購;四是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地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而且是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來源:上海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