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企業強市戰略”再下一城。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從北交所了解到,為提升企業掛牌上市審核效率,增強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北交所和全國股轉公司近日研究推出掛牌上市直聯審核監管機制。通過直聯機制,預計優質企業可實現常態化掛牌滿一年后1至2個月內在北交所上市。瑞能半導和萬達軸承兩家企業率先嘗鮮。
業內人士表示,直聯機制為優質中小企業打造了一條“更快速、更明確、更順暢”的掛牌上市路徑。“通過直聯機制,企業將在掛牌的12個月內獲得監管持續指導,進而助力企業進一步規范發展,更早上市融資。”西南證券并購融資一部總經理、保薦代表人江亮君說。
提高在北交所上市確定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瑞能半導和萬達軸承是首批直聯機制項目。全國股轉公司近日向兩家公司發出首輪反饋意見并進行掛網公示,首輪反饋用時分別為2天、1天,審核效率大幅提升。
“在提交新三板掛牌申報材料前,公司向全國股轉公司和北交所申請適用直聯機制,針對項目整體安排、申報進度及重點關注問題做了預溝通,這為后續審核打下堅實基礎。”萬達軸承董秘、財務總監吳來林對直聯機制下的審核速度深有體會。
瑞能半導董秘、財務總監湯子鳴表示,直聯機制不僅能大幅縮短企業北交所上市前期準備時間,而且提高了企業在北交所順利上市的確定性。“在新三板掛牌6個月后,北交所會有一次前置性審核,給企業更多時間和溝通機會做相應調整。”湯子鳴說。
記者了解到,原則上直聯企業應在新三板掛牌后6個月內提出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申請。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直聯機制的主要做法是,北交所和全國股轉公司內部對直聯企業全鏈條審核、監管、服務工作進行集中歸口管理,實現各業務環節的無縫對接,支持直聯企業掛牌滿一年后迅速完成發行上市流程。具體而言:一是打破條線分割,組建專職部門,切實提升審核效率;二是堅持公平透明,制定專門規程,切實明確市場預期;三是強化中介動員,組織市場培訓,切實凝聚各方合力。
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高級副總裁黃建飛告訴記者,通過直聯機制,新三板與北交所合計審核時間與主板及創業板相比已基本接近,這一舉措解決了很多優質企業在考慮是否到北交所上市時的顧慮。
上述北交所相關負責人強調,直聯機制不是綠色通道、更不是“保送班”,通過一般審核程序無法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也不可能通過直聯機制上市。
優先支持戰略新興產業
事實上,直聯機制在企業客觀條件、主觀意愿以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三方面設置了入選標準。
客觀條件方面,首先,直聯機制著眼于推動企業掛牌滿一年后快速上市的目標,要求相關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北交所市場定位,申報掛牌時滿足北交所四套上市財務指標之一,掛牌報告期內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等發行上市負面清單情形。
其次,充分體現服務國家戰略、支持科技創新的導向,優先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相關服務業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適用直聯機制。
瑞能半導和萬達軸承均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前者產品屬于國家發改委明確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后者所處行業已被國家統計局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
主觀意愿方面,一是允許企業自愿選擇、自愿參與,申請掛牌同時提出直聯機制適用申請。二是有明確的北交所發行上市計劃,申報掛牌前已與券商、會所、律所等中介機構簽訂發行上市服務協議,計劃在掛牌后18個月內提交發行上市申報文件。三是自愿接受并配合各項審核監管安排,包括但不限于:掛牌后一個月內制定盡調計劃,每兩個月報告一次進展情況,提交規范問題清單并督促按期整改;掛牌后6個月、12個月各提交一次招股書草稿,董事會召開后披露招股書草稿并提交申報文件草稿等。
中介執業方面,券商、會所、律所等中介機構已確定發行上市項目簽字負責人并由其作為簽字人員開展掛牌推薦業務。要求保薦機構項目組經驗豐富,至少有一名保薦代表人有過兩家及以上IPO(含精選層)保代簽字經驗。掛牌期間中介機構團隊穩定,不得出現任意一家中介機構變更或者任意一家中介機構兩名項目負責人均發生變更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