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犀牛之星研究院收到市場消息,2023年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突破200家時,將啟動轉板申報,給發展到位的企業提供新的機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過目前這個消息官方沒有正式回應,可信度尚存疑。但這個消息仍是讓大家展開諸多猜想,又出于對市場理解的參差,產生存著唱衰或看好兩派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犀牛之星研究院對于轉板機制在北交所的前因后果,以及未來走向的幾點看法,供各位了解經過,參考參考。
北交所轉板史
在北交所正式設立之前,新三板精選層有5家企業提出轉板,分別是龍竹科技、觀典防務、翰博高新、泰祥股份、新安潔,其中龍竹科技和新安潔在北交所宣布設立后,選擇了終止轉板,留在北交所。
以下是5家企業的基本情況:
其中選擇終止轉板,留在北交所的新安潔和龍竹科技給出的原因是:
之所以轉板會引起討論,是北交所在開市以來,就不再出現企業提出轉板的情形。前提是并不是沒有企業能達到轉板要求,相反的從市值和盈利情況看,有不少企業都能達到轉板線,問題的重點不在于不能轉,而是不想轉。
不想轉的主體如果是企業,那沒有什么討論的必要,企業出于對自身所處行業和發展情況的判斷,選擇適合自己的上市路徑沒有正不正確之說,合適的就是最好。
重點是“監管層壓著不讓轉”的可能。這個猜測在2022年就斷續引起了一定范圍的討論,市場普遍認為“北交所出于自身市場建設需求,而不打算打通轉板路徑,或者說暫時沒有這個打算”。
但在經歷了運行不暢的2022年后,北交所的企業和監管層會做出改變嗎?網傳2023年上市企業滿200家后打通轉板通道的消息屬實的話,會帶來什么新的變化嗎?
現階段為什么要打通轉板?
北交所2022年的表現很差。
在最初的開市熱情過后,板塊內的流動性就開始持續走弱,依然沒有擺脫新三板的流動性困境;同時,北交所對公司的上市吸引力不足,已上市公司的估值也從開市初期的最高點持續下滑。
對比滬深兩市其他板塊同期的市盈率(TTM)水平可以看出,北證A股是成為過去一年整體估值降幅最大的A股板塊。
當然這個很差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板塊的制度建設需要時間試錯、整個A股市場的下行行情、市場本身的調性決定了板塊風格等等,客觀來說,轉板通道打不打開,短期內對北交所的影響其實不會很大。
這也是為什么轉板在過去一年沒有引起太大討論的原因,因為沒有很迫切的需求。一般公司如果預期自己在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可以滿足在科創板或創業板直接IPO的條件,就不會選擇先通過新三板系統掛牌。
總體而言,板塊內的上市企業基數小,滿足轉板條件的不占主流,讓中小規模的企業拿到資金,實現金融反哺實業的目的,北交所就已經完成90%的任務了。
后續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再擴張、融資的需求需要過程和時間,對現階段的北交所來說更像是未來一個尚待完成任務。
但來到2023年,在加速擴容和板塊交投冷清、資金量緊張的主線發展基調下,轉板的需求和必要性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首先是北交所定位幾乎決定了吸納不了那些量級太大的企業。從2022年全年來看,北交所IPO募資金額超過5億只有兩家公司。量級大的企業不轉板可能導致原本就不太活躍的市場再被“吸血”,傷害的是所有參與主體。
其次是能轉板,才能吸引真正具備發展實力、成長空間的企業。一般公司如果預期自己在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可以滿足在科創板或創業板直接IPO的條件,就不會選擇先通過新三板系統掛牌。
這就注定了板塊內上市的企業要么規模比較小,要么行業天花板有限,要么發展相對緩慢或者商業模式還不夠成熟等等。
能轉板,則企業花點時間和掛牌費就加速催化自身發展,使得更多有成長空間的企業選擇北交所作為發展的起點,因為足夠有信心能發展達到下一個階段。
比如轉到科創板的觀典防務,還未宣布轉板時在北交所的日均成交額在1000~2000萬左右,轉到科創板后的日成交額達到2000~5000萬左右,成交額在轉板后有了明顯提升;漲跌表現上看,轉到科創板后雖然受大盤影響出現跌幅,目前累計跌幅為-30.89%,但也還是比北交所跌的少。
轉板后的綜合表現比在北交所明顯更佳,對于有實力的企業來說轉板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對比當時終止轉板的兩家企業,現在在北交所的日均成交額已經被壓到僅剩100~250萬左右了。
反之,不打通轉板,北交所只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后一站。
畢竟就算都能滿足北交所上市標準,但行業、商業模式的不同還是讓企業估值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的。
最后,北交所設立的初衷里有一個很核心的目標,就是完善A股市場的層級建設,那么轉板機制跑起來就是整個機制運行成功的關鍵。
轉板機制打通后,使得實業和金融之間的聯系變得精密且有規則。通過板塊之間的錯位差異,轉板機制提供上升渠道,通過層級發展,精準為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融資需求和市場關注度,讓合適的企業去到合適的平臺,做到金融反哺實業,對平臺本身的定位和企業的發展都是雙向的利好,也使得整個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完善和穩定。
總的來看,北交所的轉板通道會不會打通,從對市場的流動性考慮和上市公司的需求看,概率還是蠻大的。
結語
轉板機制打通以后,是會使得北交所的優質企業逐漸流失還是能夠提高場內換手率、讓市場活躍起來,其實是未知數。
但樂天一點想,目前北交所的未來存著不確定性,市場容易作出過激的悲觀反應,這時候才有更低的買入機會。
所以接受不確定性,并努力尋找確定性,用看似矛盾的姿態,或許才能尋求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