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2年盈利最高達8.5億元,有望近期啟動北交所公開發行程序的安達科技,曬出了一份奪目的業績預告。安達科技因此超過南孚電池控股股東亞錦科技,而暫居新三板公司盈利榜首位,僅次于北交所公司貝特瑞。
同樣處于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的貝特瑞,去年業績相當耀眼,2022年盈利逾23億元。此外,多家北交所公司2022年盈利同比實現倍增,富士達、康普化學等公司盈利逾1億元。
(相關資料圖)
多只北交所準新股業績亮相
在“打新”前夕,多只北交所準新股搶先曬出了去年業績,亮眼的業績或為公司發行增彩添色。
昨日剛實施了申購的舜宇精工,在招股前公布了2022年年度審閱報告,公司去年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雙雙實現增長,盈利同比增長44%至6542萬元。
即將于下周實施網上發行的峆一藥業和艾能聚,已在本周秀出了不俗的“成績單”。峆一藥業2022年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均實現較大的增幅,盈利同比增長近七成,超過5600萬元。艾能聚凈利潤同比增長了35%,至6179萬元。
已成功闖關北交所IPO但尚未實施打新的多家新三板公司,也紛紛預報了去年的業績。安達科技曬出的業績預告相當出彩,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78000萬~85000萬元,同比增長237.88%~268.20%。安達科技的注冊申請已經獲證監會批復,或有望本月啟動招股。
在此之前,南孚電池的控股股東亞錦科技,其預計去年實現凈利潤64000萬至66000萬元,同比暴增逾5倍,一度位居新三板公司盈利榜榜首。
預計去年業績實現倍增,安達科技表示受益于全球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需求強勁,在下游需求持續高速增長的情況下,隨著產能規模提升,公司銷售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安達科技是一只正宗的新能源鋰電池概念股,公司是一家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生產制造企業,主要從事磷酸鐵、磷酸鐵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鋰電池正極材料是制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公司主要產品中磷酸鐵主要用于自產磷酸鐵鋰,磷酸鐵鋰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制造,并最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領域。
同樣注冊申請已經獲批的康樂衛士,也披露了去年年度“成績單”,作為一家新藥研發企業,康樂衛士尚無主要產品收入,凈利潤繼續出現虧損:公司2022年凈利潤為-29281萬元,而上一年為虧損37960萬元。
已經過會的潤普食品、凱大催化、鐵大科技、百甲科技等多只準新股,去年業績均實現增長,其中潤普食品去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七成至7357萬元。
這些北交所概念股披露業績
正在沖刺北交所上市的多家新三板公司,也積極曬出了去年業績,部分公司盈利實現倍增。
2022年12月26日獲受理的東方碳素,目前已經進入審核問詢階段,其公布的2022年年度審閱報告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收35638萬元,同比增長近一成,凈利潤同比大增122%至10075萬元,突破1億元。
據此前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東方碳素去年上半年盈利5438萬元,同比增長230%。對于業績大增,公司表示受光伏、新能源負極材料用特種石墨需求快速增加的影響,公司石墨產品銷售量價齊升,產品毛利率也有較大提高;其他業務收入整體金額小且與去年同期相比增減額不大。公司是以特種石墨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特種石墨廣泛應用于光伏、新能源、環保、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業等領域。
同樣獲受理的威門藥業,也快速披露了2022年年度審閱報告,積極推動北交所上市進展。據財報,公司去年在收入同比小幅增長的情況下,盈利同比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長57%至6129萬元。
處于審核問詢階段的青島積成,去年盈利同比實現小幅增長,凈利潤繼續超過4000萬元。另外,瑞星股份、派諾科技2022年凈利潤同比略有下降,派諾科技盈利仍超過6000萬元,瑞星股份去年凈利潤為3760萬元。
北交所公司業績普遍預喜
北交所公司爭先預報了去年的“成績單”,整體來看,逾八成公司2022年業績預喜,其中多家公司2022年盈利同比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根據北交所公司披露的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同樣處于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的貝特瑞,也交出了一份醒目的“成績單”,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256億元,同比大增144%,凈利潤為23億元,同比增長超六成。
吉林碳谷、硅烷科技、富士達等多家公司預計去年業績同比大增,盈利規模超過1億元。其中,吉林碳谷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61000萬~65000萬元,同比增長93.77%~106.48%;硅烷科技、富士達、康普化學、恒太照明2022年盈利均超過1億元。
富士達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80848萬元,同比增長34%,凈利潤14282萬元,同比增長四成,扣非后凈利潤為13210萬元,同比增長超六成。
優機股份、豐光精密等多家公司也預告去年業績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豐光精密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7000萬~7500萬元,同比增長43.07%~53.29%。對于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公司稱,為促進膠州快速融青,引領膠州迅速發展,滿足青島市地鐵8號線支線工程的建設要求,報告期內收到二工廠拆遷補償款總額4412.1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