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末新股的十五連破發到現在的連續首日大漲,如近期上市漲上龍虎榜的新贛江(873167),首發交投火熱,漲幅超50%,中間甚至涌入此前不怎么出沒在北交所的游資。
現在在北交所上市的新股也換了副面孔做人,從無人問津到受人追捧,中間方向的轉變,是否說明今年以來北交所的流動性和資金量出現了質的變化呢?
(資料圖)
當下會是借著融資融券的東風進軍北交的好時機嗎?
風向轉了,但風力沒怎么變
犀牛之星研究院統計了今年以來上市的企業,截至目前只有一家收盤價跌回發行價,其它新股大都漲幅可觀,部分個股如天宏鋰電(873152)甚至短短數個交易日內實現了翻倍。
這算不算好成績呢?和去年的北交所相比,必然是進步飛速了。
但是這波行情是完全靠北交所場內的拉動嗎?
根據犀牛之星的對今年上市的新股走勢的比對上看,讓走勢上漲的主因與其說是場內交投火熱拉動,倒不如說是與交易所壓低發行價更直接相關。
去年的頻繁破發給新股發行增壓,元旦之后,擬北交所上市公司不斷下調發行底價到凈資產,通過適當讓利市場,尋求一個不破發的開端,這也就導致了新股上市后基本都不破發,也能在后續走出上漲趨勢,因為確實便宜,沒什么下跌空間。
另外則是發行頻率的降低,與去年12月密集發行不同,元旦后新股發行速度放緩,從原來一周五六只到現在一周二只,場內新股的“吸血效應”減弱。
那么,新股下調底價,有沒有意義呢?
從緩解新股上市破發的情況來看,見效明顯,今年基本實現0破發。
其次,新股這種接近“半賣半相送”的超高性價比,也確實帶了一些新的資金,引發北交所出現了“新股賺錢”效應。
如今年上市的比較熱門標的如歐福蛋業和新贛江,都在首發當日走出了超高漲幅,都是漲超30cm的程度,給打新的朋友狠狠的來了一波驚喜。
但是,再往后看的回調,就有點笑不出來了。
按理來說,新股首發大幅上漲后次日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回調,但是回調這么劇烈還是比較少見的,且沿新股上市次日表現看,能得一個明顯規律,即“首發漲幅越高,次日回調越猛烈”。
新股波動大,有不理性的成分,容易炒作事實,而且這也并不是一件壞事,在某種程度上炒作既可以吸引眼球活躍氣氛,還能帶領市場熱度提升,給北交所宣傳宣傳。
問題就在于北交所雖然有炒作,但是不多。
從數據上看北交所目前的新股炒作的窗口期其實很短,首發當天如果漲的比較多,第二天大家就開始出貨退出。
以新贛江為例,首發當日的量其實在交易前15分鐘內拉的很快,從買入價看大部分的買入價都在12~13塊這個區間,后續價格上漲至14~15區間的買入量其實很小。首發收盤價達到15.11的時候,其實大部分買入的投資者已經能夠賺錢。
為什么會那么快就下跌?
主要有兩個原因,由于當日開盤后漲幅較大,開盤買入的人短期浮盈過高,板塊流動性沒真正起來的前提下,大家對北交所其實還是有所顧慮,占占打新的便宜就要走人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后續沒有足夠的資金愿意抬轎接手。整體承接資金少,后發力不足;且板塊內的投資者大都身經百戰,有自己的一套選股邏輯,首發熱度沖高,也不會追高貿然入場。
總的來看,很多投資者對北交所持觀望態度并不是50萬門檻背后的人群太少,而是大部分人都缺乏長期持有的信心,大家似乎仍不太相信北交所會像2009年的創業板一樣,持續誕生一批又一批從十億成長到百億,從百億成長到千億的大牛股。
雖然破發的陰霾似乎已經散去,但牛短熊長或者偶爾的大漲行情仍難以吸引來長期資金,至少從目前來看,長期資金在北交所仍缺乏足夠多的信心。
新股新走勢下,價值投資越將成為主線
上周三,證監會公布了全面注冊制消息,主板已經明確將實行注冊制,發行大概率詢價發行,也意味著23倍無風險套利打新成為歷史,未來的主板申購也會有破發的風險。
兩天后,北交所宣布融資融券業務也正式啟動。
從細則上看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融資融券交易細則均是對證監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在三大交易所的實操規定,核心內容相同相通;同一投資者其用于京滬深三市融資融券業務的信用帳戶也合為一體的,基本可以理解為京滬深三市的融資融券業務是互通的。
在發行制度差異幾乎抹平,交易賬戶實現共通的背景下,新股定價越來越市場化,打新資金將會尋求性價比高的新股,價值投資越來越成為交易共識。
在這個節點,炒作含量小,價值投資為主的北交所,有較明顯的投資價值。本身由于門檻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板塊內的整體標的水準。但正因如此,以基本面、成長性投資為主線的選股邏輯在北交所的效果相對較好。
比如上市首日頗受追捧的新贛江,便是周期與成長共振的標的,公司主營業務以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及中成藥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主。
登錄北交上市的募投項目包括:中成藥制劑保健品生產項目一期、新增口服固體制劑片劑(維生素C咀嚼片、葡萄糖酸鈣片和酚氨咖敏片)車間項目、藥物一致性評價與臨床試驗項目。
其中,中成藥制劑保健品生產項目一期通過新建廠房、引進自動智能化提取設備和制劑生產線,從而降低生產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擴大公司生產規模、提高盈利水平;新增口服固體制劑片劑車間項目新擴建一個口服固體制劑片劑生產車間,生產維生素C咀嚼片、葡萄糖酸鈣片和酚氨咖敏片。
隨著疫情感染高峰的退去,人們對感冒類藥物的需求逐漸減少,陽康后轉而為之的是對保健類用藥的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當新的毒株開始出現時,為了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及降低感染導致身體機能的下降,保健類用藥尤其是維生素類用藥的需求將快速增加。公司擴產的化學藥品制劑包括維生素類用藥和創新保健中藥類有望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
結語
毋庸置疑,去年的北交所施行的“新股讓利”來到今年,實實在在的產生一波賺錢效應,有效緩解了板塊內新股破發的帶來的悲觀情緒,作為配合提升板塊交投熱情的行為,無疑是很成功的。
但要單純靠降低企業發行價來試圖改變換手率低的局面,從新股首發后的走勢來看,或許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任何市場的成長都是緩慢又曲折的,周末落地的融資融券和后續預計逐步落地的利好政策,有望持續加溫場內交投情緒,未來融資融券的交易賬戶共通,成長性好的標的有望迎來更多資金的追捧。
做好業績,一個有效市場不會埋沒任何一顆金子。
犀牛之星·研究院原創/出品
文章作者 | KK